宴李氏园亭得庆字韵
我来北斗南,两见回东柄。
万斛开府愁,四壁文园病。
谁知深巷中,卉木颇幽夐。
大梁贤公子,携酒宾亦命。
红蕤已飘零,绿绮方辉映。
岂惟追寻迟,亦苦风雨横。
主宾混谁何,谈笑杂嘲评。
讵知时雨灵,但觉中酒圣。
年丰乐崇宁,诗敌蹑长庆。
况有雷陈交,何必宛洛盛。
律管承飞灰,羲和驻春令。
日月曾几何,佳辰我所竟。
芍药殿余春,想见晨粧靓。
一醉欢有余,此集君其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来到北斗星以南的地方,两次见到那把曾经朝东的木柄伞。
满怀忧愁如大海般的官员府邸,墙上却满是富有才情的文人的身影。
谁知道在这深深的巷子中,草木都显得格外幽深呢?
那位来自大梁城的贤良公子,带着美酒,为宾客们命下佳肴。
红花已经飘落,绿叶在闪光之间相互映照。
我们寻找这里的时间漫长,又苦于风雨无情。
主人和客人混杂不分,笑语和批评交织在一起。
岂料这场及时之雨带来吉祥,只是觉得喝醉了也应该是圣人般的表现。
丰收的喜悦在崇宁的日子里,诗歌的力量足以追随长庆的脚步。
更何况有像雷霆和陈雷这样的友谊,哪里还需要宛城洛阳的热闹呢?
按照节气调整律管的灰烬,让羲和(太阳)停留在春天的信息里。
日月光阴匆匆,美好的时光就在我眼前。
芍药点缀着剩余的春天,我想想那位早起梳洗的美人应该很漂亮吧。
一次畅饮就能感到无尽的欢乐,这次聚会你必须更新自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北斗南:比喻洛阳地区,此处是诗人自述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
2. 万斛:形容众多的意思。此处借指李家园林。
3. 开府:唐代王府置官属,称为开府。这里借指李家的权势。
4. 文园:司马相如曾为孝文园令,后人因以“文园”代指文人墨客。
5. 大梁:古地名,今河南开封一带。
6. 红蕤:红色的下垂之物,如帷幕等。
7. 绿绮:古琴的一种,这里代指音乐声。
8. 时雨:及时的雨水,这里意指宾客的到来如同及时之雨。
9. 中酒:饮酒半醉的状态。
10. 崇宁:北宋时期的年号,公元1102-1106年。
11. 长庆:唐代宗室官员李绅的字号。
12. 雷陈交:东汉人雷义和陈重的故事,两人友谊深厚,后来成为知己朋友的代名词。
13. 宛洛:洛阳的古称之一。
1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音律的竹管乐器。
15. 飞灰:古人用火烤竹管,使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飞扬出来,以此来计算时间。
16. 羲和:传说中的太阳神。
17. 晨粧:清晨化妆。
18. 一醉:醉酒后的愉快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洪刍在拜访李氏园亭时的即兴之作。诗人以北斗南、两见回东柄开篇,巧妙地传达了时光的流转与自己的心境。接下来通过“万斛开府愁”与“四壁文园病”展示了自己的忧虑与病痛。然后诗人以“谁知深巷中”的询问开始,引入了对园林风光的赞美以及李氏园亭的主人——大梁贤公子。通过与贤公子的交往及宴会上的欢声笑语,诗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乐趣。随后诗人以“岂惟追寻迟”转入了对于时光流逝和风雨变幻的感慨。最后诗歌在“年丰乐崇宁,诗敌蹑长庆。”与“况有雷陈交,何必宛洛盛。”的高潮部分结束,表达了对于诗意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宴李氏园亭得庆字韵》是北宋时期文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李氏园亭参加宴会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自然景色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特别是在北宋仁宗和神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社会风气开放,文学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这个时间段内,洪刍的人生际遇可谓是丰富多彩。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历任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在任期间,他致力于改革政治,推行新政,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保持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思想和创作经验。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包括: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游山玩水,欣赏自然风光;他们在闲暇之余喜欢举办宴会,饮酒赋诗,抒发胸臆;他们重视友谊,乐于与人交往,结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都在洪刍的这首诗中得到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