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题贯时轩诗

标题包含
寄题贯时轩诗
古人憩息地,不种凡草木。 数竿何必多,可以慰幽独。 忘忧玩芳草,怡颜眄庭柯。 岂无艳阳节,摇落将如何。 彼美轩中人,澹然对浮云。 此君有佳处,心期暗相亲。 萧萧四时色,目击道逾妙。 君看竹得风,天然向人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刍(1064年-1119年),字驹父,号老圃,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洪适是著名的学者和官员。 洪刍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进士及第后进入官场,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人在休憩的地方,并不种植普通的草木。只需几根竹子,就足以慰藉孤独的灵魂。欣赏这绿意盎然的竹子,让人忘记忧虑,身心愉悦。诚然,并非没有艳丽的花朵和绿叶满地的时节,但是竹子的魅力依旧无法撼动。那位美丽的佳人,淡淡地面对着天空中的云朵。竹子有着美好的品质,让人心生敬仰之情。无论是春夏秋冬四季,竹子的颜色始终如一,亲眼所见,便知其中奥妙无穷。你看那随风起舞的竹子,就像是天然地向人们展露笑容一般,令人欢欣鼓舞。
去完善
释义
1. 寄题:托物言志的诗题,此处指的是以贯时轩为题的诗歌。 2. 憩息:休息的地方。 3. 凡草木:普通的草木。 4. 数竿:形容竹子数量不多,这里指的是贯时轩中的竹子。 5. 幽独:孤独,形容作者孤寂的心情。 6. 忘忧:忘记烦恼。 7. 怡颜:喜悦的神情。 8. 眄庭柯:庭柯,庭院里的树木;眄,斜视的意思,这里是描述诗人悠然自得地欣赏周围的景色。 9. 艳阳节:阳光灿烂的日子。 10. 摇落:草木凋落,这里指秋天的景象。 11. 彼美:形容贯时轩中的人美丽动人。 12. 澹然: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心态。 13. 对浮云: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14. 此君:指竹子,这里的“君”是对竹子的尊称。 15. 心期:心中的期待。 16. 萧萧:竹子随风摇曳的声音。 17. 四时色:四季的颜色,这里指竹子在不同季节呈现的不同色彩。 18. 目击:亲眼看到。 19. 道逾妙:生活的哲理越来越奇妙。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精神的诗,诗人以竹子的形象和精神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态度。 首联和颔联描绘了古人的休憩之地,不种植寻常的草木,只栽种几竿竹子,以安慰其孤独的心境。诗人认为,竹子具有一种超越凡俗的品质,能够在宁静中带来心灵的慰藉。同时,诗人又通过“忘忧玩芳草,怡颜眄庭柯”表达了在欣赏美好的事物中得到快乐的心情。 颈联和尾联则转向了对竹子品质的赞美。竹子虽然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却不会因为秋天的到来而凋谢,始终保持着坚韧的品质。这种品质正是诗人所向往的,也是他心中理想的人生态度。诗人还指出,竹子有着高洁的品格,能够与世间的纷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种淡泊的心态面对世事的变化。 最后一联则是通过对竹子的观察,进一步揭示了竹子的精神内涵。风吹过竹子,竹子似乎在对着人笑,这是一种自然的、充满生机的生命状态,也象征着诗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贯时轩诗》是北宋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80年前后,此时正值北宋中期,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政治环境复杂。洪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早年曾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因家庭牵连而失去了科举入仕的机会。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仍然刻苦学习,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许多文人雅士纷纷以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关切之情。洪刍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这一时代氛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寄题贯时轩诗》中,他以贯时轩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他也传达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坚定信念,不断追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