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问·神仙
阳明太元之天兮,乃群仙之所游。
有金堂与玉室兮,挹方丈与瀛洲。
伯经得道□泉兮,乘云气於木杪。
仙公韬光丹井兮,发函书於船头。
骑青骡以入市兮,蓟子训之卖药。
切鲻鱼以作脍兮,介元则之垂钩。
弘景寄迹钓槎兮,隐吏栖於梅市。
广信驾龙白日兮,羽人萃於丹丘。
撷芝草以为侣兮,左元放之金液。
餐桂屑而钦水兮,范少伯之扁舟。
炼日精以回形兮,虞翁色若婴孺。
位上沮而标籍兮,思玄迹混俗流。
严青能服石髓兮,终断谷而轻举。
伯阳炼成神丹兮,虽蜕形而不留。
御天风而上征兮,与日月以齐寿。
皆地胜之所招兮,举尘寰而少仇。
客曰神仙信有兮,特秘怪而难求。
吾闻越多隐君子兮,试详言而旁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明太元之际,众仙悠游于此。
那金碧辉煌的大殿和玉砌楼宇,恰如方丈山、瀛洲岛。
伯经在灵泉边悟道,驾着云气翱翔于树梢。
仙公在船上开启神秘的信函,韬光养晦,磨练道心。
蓟子训骑着青骡入市,卖药为人治病。
元则手持钓鱼竿,品味生活闲暇。
弘景隐身钓槎之上,做那梅花市里的隐士。
广信驾驭着龙,沐浴在日光之中,羽人们齐聚丹丘之地。
左元放采集灵芝,品味金液之道。
范少伯一边品着桂枝碎屑,一边钦水自娱。
虞翁修炼日精,容颜依旧年轻。
虽然位居高位,依然不忘探求真理,沉湎世俗洪流。
严青能服食石髓,终于摆脱了尘世纷扰,得享长生。
伯阳炼成神丹,虽形体消失,精神长存。
驾着天风,踏上征途,追求与日月同辉的岁月。
这些神仙都是地胜所至,超脱凡尘,无牵无挂。
有人说,神仙确是存在,只是难觅踪迹。
我知道有很多隐逸的高人,让我们更仔细地探索吧。
去完善
释义
《越问·神仙》注释如下:
1. 阳明太元之天:指仙人居住的仙境。阳明,光明之意;太元,宇宙本体或原始状态的别称。
2. 群仙:众多的仙人。
3. 金堂与玉室:形容仙境中的华美宫殿。
4. 挹(yì):舀取。这里表示吸取、获得的意思。
5. 方丈与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境名。
6. 伯经:传说中的仙人,曾在泉水边修炼得仙。
7. □泉:可能指伯经的修炼之地。
8. 仙公:指传说中的人物,此处具体指谁待考。
9. 韬光:隐藏自己的光芒,这里指收敛光华,表示谦虚、内敛。
10. 丹井:炼丹的井。
11. 发函书於船头:在船头上打开书信。函书,密封的书信。
12. 蓟子训:传说中的仙人,曾骑着青骡在集市上卖药。
13. 切鲻鱼以作脍:将鲻鱼切成薄片。脍,鱼片、肉片的泛称。
14. 介元则之垂钩:让介元则钓鱼。介元则,人名,具体身份待考。
15. 弘景:即陶弘景,南朝著名道教学者,相传他曾寄居在钓船上。
16. 隐吏:隐士兼官员,既隐居又担任公职的人。
17. 广信:广信地区,今广西桂林一带。
18. 驾龙白日:驾驭白龙在天际遨游。
19. 羽人:神话中鸟翼人的形象,这里是仙人、道士的代称。
20. 丹丘: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
21. 撷(xié):采摘。
22. 左元放:左慈的字,三国时期著名的道士。
23. 金液:古代一种神秘的仙药。
24. 餐桂屑而钦水:吃桂树的碎屑、喝甘美的水。
25. 范少伯: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据说他后来带着西施乘扁舟归隐五湖。
26. 炼日精以回形:通过炼日精改变形态。
27. 虞翁:虞翻,三国时期吴国的学者,传说他曾服食仙药后外貌变得年轻。
28. 位上沮而标籍:居于上层地位,列入名籍。
29. 思玄迹混俗流: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
30. 严青:即严遵,东汉时期的隐士。
31. 服石髓:服食石髓,这是古人想象中的一种长生不老的方法。
32. 断谷:断绝五谷,这里指辟谷,一种修行方法。
33. 轻举:轻易地飞升。
34. 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聃,字聃,号伯阳。
35. 神丹:道家炼制的神秘丹药。
36. 蜕形:脱掉旧壳,变化形体。
37. 御天风而上征:驾驭天风向上飞行。
38. 与日月以齐寿:与日月同寿。
39. 地胜:地理位置优胜。
40. 尘寰:世俗社会。
41. 少仇:少有仇敌。
42. 信有:确实存在。
43. 秘怪:神秘的怪物。
44. 难求:难以寻找。
45. 越:古国名,范围大致包括今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
46. 隐君子:隐居的贤能之人。
47. 试详言而旁搜:尝试详细叙述并广泛查找相关资料。
去完善
赏析
《越问·神仙》描绘了一幅众仙相聚、各有神通的景象。诗中提到的神仙包括伯经、仙公、蓟子训、介元则、弘景、广信等,他们或骑着青骡入世,或垂钓、或卖药,各自施展神奇法术。诗人通过讲述这些神话故事,展示了古人对于长生不老、仙境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提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隐逸之士,如严青、伯阳等,他们通过修炼、服食等手段,实现了身心的升华,甚至达到了与日月齐寿的境界。这首诗不仅是对神仙世界的想象,也是对现实社会中那些追求超越世俗、达到人生至高境界的人们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越问·神仙》孙因,创作于南宋末年。在这个时期,金、蒙等国崛起,频繁侵扰中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孙因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民生的疾苦后,心中感慨万千,从而写下这首描绘神仙生活的诗篇。
这首诗中的神仙象征着那些避世隐居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这纷乱世间寻找内心的宁静。孙因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两度举进士不第,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淡泊名利。在这种人生经历下,他更加向往远离尘嚣的生活,这也为这首诗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在诗中,孙因描绘了一幅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美好愿景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在现实中所遭遇的不幸与无奈。这种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显得深沉而富有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