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捣练子·晚景,调寄捣练子

标题包含
捣练子·晚景,调寄捣练子
新雨后,碧天长。秋入苍葭一味凉。独坐移时云水静,月钩斜挂柳梢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后初晴,天空一片碧蓝如洗。秋天来临,芦花上挂着些许清凉。独自静坐,身心沉静如水、宁静致远,月光斜挂在柳枝头,黄色月牙儿若隐若现。
去完善
释义
新雨后:刚下过一场雨之后。 碧天长:晴朗的天空一片湛蓝。 苍葭:即苍苍的蒹葭(jiān jiā),一种野生植物,秋天的蒹葭树叶变黄,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独坐: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移时:一段时间。 云水静:指天空中的云朵和水面上波纹平静的状态。 月钩斜挂:形容月亮升起,挂在天空中形成一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捣练子·晚景》是王照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词作。词的上阙“新雨后,碧天长”,通过新雨后的天空一片碧蓝,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景色,同时也为下文铺垫了凉意渐浓的氛围。接下来“秋入苍葭一味凉”,通过秋天的苍葭(即芦苇)带来了秋天的凉意,表达出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关注。 下阙的“独坐移时云水静,月钩斜挂柳梢黄”,则进一步展开了对秋天夜晚的描绘。在诗人的独坐之时,云和水都呈现出宁静的景象,而月亮则挂在柳树的枝头,仿佛是一把弯弯的钩子,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独特表达,成功地传达了秋天带给人的那种宁静、孤独而又略带哀愁的情绪。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佳作,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捣练子·晚景》是清代诗人王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清朝晚期,大约在1860年至190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既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农民起义,又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重大历史事件。 在这段时间里,王照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然而,他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诗词作品表达了个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捣练子·晚景》中,王照以“捣练子”这一词牌为基础,通过对晚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他描绘了夕阳西下、乌鸦哀鸣的景象,这些景象象征着国家的衰落和个人生活的艰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国家能够摆脱困境,重新繁荣起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