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乡子·由照胆台散步西行,调寄南乡子

标题包含
南乡子·由照胆台散步西行,调寄南乡子
信步绕湖边。云懒山慵近午天。柳岸荷塘度人影,萧閒。梵宇钟声宕碧烟。几折路回环。逦迤行过竹素园。池馆亭台数不尽,绵延。鸡犬人家半是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漫步在湖边,临近正午时分的天空中白云懒散、群山疏懒。沿着河岸杨柳和荷花塘边走过,可以看到些许行人身影,享受着这份闲暇时光。寺庙里的钟声回荡在翠绿的烟雾之中。路上曲折回环,逶迤前行穿过竹素园。沿途经过无数池塘馆阁、亭台楼阁,连绵不断。其中一半的人家养着鸡犬,好似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南乡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2. 由照胆台散步西行:描述作者从照胆台出发向西行走的过程。 3. 信步:指随意漫步。 4. 湖边:指湖边散步的环境。 5. 云懒山慵:形容云彩懒散,山脉慵懒的状态,形象地描绘了午间阳光照耀下的自然景象。 6. 柳岸荷塘:指柳树旁的河岸和水塘中的荷花,这里借以表现夏末初秋的景色。 7. 人影:此处表示行人漫步的身影。 8. 萧閒:意谓清静、闲散,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 9. 梵宇钟声:指寺庙里的钟声,呼应了“云懒山慵”营造的宁静氛围。 10. 宕碧烟:意为钟声回荡在青山绿水的景致中。 11. 几折:表示经过了几次曲折的道路。 12. 路回环:描写道路蜿蜒曲折。 13. 逦迤:形容连续不断、蜿蜒曲折的样子。 14. 竹素园:可能是虚构的地名,以竹林、书卷为主题,象征文人雅士的高雅志趣。 15. 池馆亭台:指园林里的水池、厅堂、亭子和楼台等建筑景观。 16. 绵延:表示这些景观连绵不断。 17. 鸡犬人家:指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家。 18. 半是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认为住在这种环境的人们仿佛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南乡子·由照胆台散步西行,调寄南乡子》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照胆台以西漫步所见的景致。诗人以湖边、云懒山慵、柳岸荷塘、梵宇钟声等元素勾勒出了宁静、闲适的乡村画面,仿佛置身人间仙境。鸡犬相闻的人家、曲折的路、竹素园、池馆亭台等都让人感受到了这个村落的生机与活力。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乡子·由照胆台散步西行,调寄南乡子》是清朝诗人王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此时正是清朝的鼎盛时期。 在康熙年间,王照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并未走上仕途。他选择了游学四方,结交文人墨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这一时期,清朝在康熙皇帝的统治下,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深深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冲突。 康熙年间,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民族压迫政策,如剃发易服、圈地等,引起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王照作为一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对这些政策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南乡子·由照胆台散步西行,调寄南乡子》,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