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寄赠黄秀伯,调寄西江月
二一庐前春满,先生报道迁居。林花惨淡鸟欷歔。似怨薄情轻去。不是薄情轻去,先生实被饥驱。此閒老友赋邛须。他日能无还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家的小屋春天里充满了生机,老师告诉我们他们正在搬家。周围的林间花朵看起来黯然失色,鸟儿们似乎也在惋惜。似乎在责怪他们轻易离去。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意离开,而是因为生活所迫。在此刻,老朋友之间分享了生活的故事。希望未来有一天,他们不会忘记回归这里。
去完善
释义
《西江月·寄赠黄秀伯,调寄西江月》
注释:
1. 西江月:词牌名。
2. 寄赠:寄送并予以赠送。
3. 黄秀伯:未知人物,可能为作者的朋友或师长。
4. 二一庐:可能是作者的住所或者书斋名称。
5. 春满:春天的气息充满各处。
6. 报道:报告。
7. 迁居:搬家。
8. 林花:树林中的花朵。
9. 惨淡:形容景象凄惨黯淡。
10. 鸟欷歔:鸟儿发出悲泣的声音。
11. 似怨薄情轻去:似乎在抱怨那些轻易离去的人情意淡薄。
12. 薄情:指情意淡薄。
13. 实被饥驱:实际上是被饥饿所驱使。
14. 此閒:在此处。
15. 老友:老朋友。
16. 赋邛须:吟咏创作诗歌以表达需求。此处可能指作者请求黄秀伯的资助。
17. 他日:未来某一天。
18. 能无还顾:能否不回头来看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西江月”为曲牌,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黄秀伯迁居的关切和怀念之情。上阕写庐前的春天景象,林花惨淡,鸟儿悲鸣,似乎在埋怨主人离别。下阕则揭示了离别的真相,并非主人无情,而是生活所迫,朋友之间互相扶持。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西江月·寄赠黄秀伯》是宋代诗人王照所作。创作于公元1194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朝廷腐败、政治斗争激烈,国家内忧外患不断。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照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官职。在流浪江湖的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黄秀伯。两人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和理想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忘年之交。
在这首诗中,王照通过对黄秀伯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用“西江月”这一词牌,借明月表达了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