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胆台诗余删存临江仙·照胆台东轩赏雨,调寄临江仙
风雨满湖游未便,开轩静对荷塘。摇摇数点泣新妆。盖倾珠乱撒,蒲柳不禁凉。枝蔓绕池杂疏密,透来一角湖光。隔湖缥缈见青苍。模糊城郭是,一抹绿烟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雨飘摇的湖面让人难以尽兴游览,打开窗户静静面对荷花池塘。颤巍巍的几朵莲花仿佛在哭泣新妆。荷叶上如水珠般倾泻而下,这些柳树和菖蒲承受不住这凉意。池塘周围的枝蔓交错,透过疏密有致的光线,展现出一角湖水。隔着湖面隐约看到远处绿意盎然的树木。模糊的城市轮廓,犹如一抹长长的绿色烟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照胆台:又称射阳山,位于江苏盐城,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2. 东轩:泛指东面的窗户或房屋。
3. 临洞庭湖仙:曲牌名,属于唐代教坊曲,后被选入《临江仙》词牌。
4. 满湖:这里指的是照胆台的湖泊。
5. 游未便:不便游玩。
6. 开轩:打开窗户。
7. 荷塘:荷花的池塘。
8. 泣新妆:形容雨水落在荷花上如同哭泣的新娘。
9. 盖倾珠乱撒:形容雨水像珍珠般散落。
10. 蒲柳:一种常绿的灌木。
11. 不禁凉:忍受不住寒冷。
12. 枝蔓:植物的枝条和藤蔓。
13. 疏密:指树木的稀疏与茂密。
14. 一角湖光:从湖边透过来的光线。
15. 青苍:青翠的山色。
16. 模糊城郭是:模糊的城郭样子。
17. 绿烟长:绿色烟雾般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临江仙·照胆台东轩赏雨》是清代诗人王照所作,描绘了他在照胆台东轩欣赏雨中荷花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首句“风雨满湖游未便”,表现了诗人因风雨交加而无法在湖中游赏的遗憾。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放弃欣赏美景的机会,而是选择了在东轩中静观荷塘。这里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开轩静对荷塘。摇摇数点泣新妆”,描述了诗人开窗面对荷塘时的景象。荷花在风雨中摇曳生姿,犹如哭泣的新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泣新妆”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
接着的两句“盖倾珠乱撒,蒲柳不禁凉”,进一步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景色。荷叶上的水珠犹如珍珠般散落,而蒲柳则因为寒冷而不堪重负。这里通过对比荷花的坚韧与蒲柳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荷花一样坚韧不屈,勇敢地去接受和面对一切。
后半阙的前两句“枝蔓绕池杂疏密,透来一角湖光”,描述了荷塘周围的景致。枝蔓交错缠绕,疏密有致,透过这一角荷塘,可以窥见湖光的美丽。这里的“一角湖光”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期许。
最后两句“隔湖缥缈见青苍。模糊城郭是,一抹绿烟长”,则是诗人对远景的描绘。隔着湖泊,诗人看到了远处的青色山峰,它们在烟雨之中显得朦胧而遥远。这里的“模糊城郭”和“一抹绿烟长”都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虚幻感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照胆台诗余删存临江仙·照胆台东轩赏雨,调寄临江仙》是明朝诗人王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当时正值明代中后期,政治较为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然而文学、艺术等领域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王照作为明朝文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既有对现实的忧虑,又有对生活的热爱。他在官场生涯中屡遭挫折,但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文坛活动。这一时期,他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艺术。
在《照胆台诗余删存临江仙·照胆台东轩赏雨,调寄临江仙》这首词中,王照以照胆台东轩赏雨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王照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