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寄因次韵述桂隐事报之兼呈同志 其四
吾亦爱吾庐,试听谈向背。维南汇平湖,浙水实分派。两峰屹三塔,形势远襟带。城中那有此,到处怜湫隘。拿舟信所之,讵复防厉揭。猿鹿骛幽旷,引遁终远害。抱垣更通津,渔钓欲寄快。都缘迹不羁,彻老心自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也钟爱我的小屋,让我们谈论一下它的朝向和位置。它位于南汇的平湖,源于浙江水的分支。两座山峰屹立着三座塔,形成了远处的风景和衣带。城市中没有这样的地方,每个角落都让人感到狭小。我驾着船随意地来到这里,并不需要担心那些危险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森林、动物和孤独,我可以远离纷扰,最终得到庇护。在四周是城墙与通道,我想在这里尽情地垂钓。一切都源于我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让我在整个生命中都能保持一颗自由的心。

去完善
释义
吾亦爱吾庐:古诗文中常用来指代作者的私人住所或心灵归属地。
维南汇平湖:南湖,位于浙江嘉兴县。
浙水:浙江省境内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和富春江、下游的余姚江和甬江的统称。
两峰屹三塔:指杭州西湖的两峰和三塔景点。
襟带:此处指的是地理地形的特点,如衣襟和腰带相连,形容地势险要且风景优美。
城中的那有此:意思是城市中很少有这样的地方。
湫隘:原指低洼狭小之地,这里形容城市中拥挤不堪的状况。
信所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去处。
讵复防厉揭:意指无须担心其他问题。
猿鹿骛幽旷:意为在幽静宽广的地方享受闲暇时光。
引遁:避世隐居的意思。
抱垣更通津:指拥有环绕房屋的河流,便于渔钓活动。
彻老心自在:即使年老也要保持内心的自由无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寄因次韵述桂隐事报之兼呈同志 其四》描绘了诗人钟爱的隐居生活。诗句中的“吾亦爱吾庐”传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住处满怀深情的情感。接着,通过描述位于南方的平湖和分流的浙水,展现出诗人的隐居地远离喧嚣、环境宜人的景象。
随后,诗中“两峰屹三塔,形势远襟带”强调了隐居地的特殊地貌。同时,通过对比城市中狭窄拥挤的环境,进一步强调隐居地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宽广。诗人乘坐小船畅游在山水之间,尽情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和谐。
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与自己共同隐居的好友,表达了他们一同逃避世俗纷扰的愿望。最后,他表明正是这种不羁的足迹和内心的豁达自由,让自己在老年仍能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总之,这首诗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心境与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寄因次韵述桂隐事报之兼呈同志 其四》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1279年。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中原士人南渡避乱,江南一带的文化逐渐兴起。作者张镃,字功甫,号约斋,系南宋名将张浚之子,早年因家世恩荫,历任临安府通判、司农寺丞等官职。
在人生际遇方面,张镃生活优裕,然官场生涯并不得意。他游历江湖,结交名士,品鉴书画,享受著园林的静谧和生活的闲适。此诗正是他在某一时段游览镜湖时的感慨之作。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了当时江南文人儒雅的生活风尚,以及南宋士人的家国情怀。虽然身处乱世,但张镃始终保持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