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贻辰长老

标题包含
贻辰长老
同流谁往还,终日掩柴关。 壁观少林寺,门风先洞山。 道场随处是,心地本来闲。 指我常河水,都忘鬓发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如今有谁与我同道,整日关门隐居深山; 背靠少林寺研习禅定,传承洞山的佛家风范。 佛法道场随处可见,内心始终平静自然; 以佛法为我指引,忘却岁月沧桑。
去完善
释义
贻:赠送;给予。 辰:指的是辰溪,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中部偏西的沅水中游。 同流:同一流派的。 往还:往来,交往。 掩:关闭。 柴关:用柴草搭成的门,这里形容隐居的地方。 壁观:佛教禅宗修行方法之一,即面对墙壁静坐冥想。 少林寺: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山的中岳嵩山麓。 门风:指一家或一派特有的风气、作风。 先:指时间在前。 洞山: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洞宗的发源地,位于江西省宜丰县西北部的同安乡洞山。 道场:佛教用语,指僧侣诵经修行的场所。 随处是:到处都是。 心地:佛教用语,指心田、心境。 本来闲:原本就空闲自在。 指我:指给我看。 常河水:清澈的水源,这里比喻心灵清净。 都忘:全然忘却。 鬓发斑:头发花白,形容年老的模样。
去完善
赏析
《贻辰长老》这首五言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高僧的敬仰与感慨。诗句“同流谁往还,终日掩柴关”描述了寺庙生活的静谧,隐含着高僧摒弃尘世纷扰的超然境界。接下来的“壁观少林寺,门风先洞山”传达了诗人对少林寺与洞山的赞誉之情,彰显了两座寺庙在禅宗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道场随处是,心地本来闲”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理解——真正的道场在心中,内心宁静才是真正的超脱。最后两句“指我常河水,都忘鬓发斑”则体现了诗人对年岁老去的豁达态度,展现了禅宗所倡导的人生境界。整首诗借物抒怀,充满了哲理,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