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琅邪山寺

标题包含
游琅邪山寺
一径过萧森,幽提此独寻。 俗游殊不意,僧话粗宽心。 役役真何了,空空究竟深。 尘劳何日脱,来伴远公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条小路穿越了幽静的地方,我独自探寻着寂静。世俗的游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与僧人的交谈让我心情得以放松。忙忙碌碌的生活何时才能结束?空灵的世界究竟有多深远?什么时候能摆脱尘世繁杂的束缚,去陪伴远方的高僧一起吟诗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琅邪山寺: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一处古寺。 2. 一径过萧森:“一径”表示一条小径;“萧森”形容树木茂密阴森的景象。这句意思是沿着一条小径穿过茂密的树林。 3. 幽提此独寻:“幽提”意为清幽的环境;“独寻”指独自寻找。这句表示在清幽的环境中独自探寻。 4. 俗游殊不意:“俗游”表示世俗的旅游;“殊不意”表示意想不到。这句表示世俗的旅游出乎意料。 5. 僧话粗宽心:与僧人交流让心情变得稍微舒畅。 6. 役役真何了:忙碌的生活中到底为了什么? 7. 空空究竟深:心灵的空洞状态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8. 尘劳何日脱:何时才能摆脱尘世的烦恼? 9. 来伴远公吟:远公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高僧慧远大师,这里表示自己希望像远公那样超脱尘世,畅游山水之间,品味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
赏析
首联“一径过萧森,幽提此独寻”描绘了诗人独自寻访清幽之境的情景。诗人沿着小径走过一片萧瑟苍茫的地方,显得静谧而深沉。 颔联“俗游殊不意,僧话粗宽心”描述了诗人与僧人交谈的心境变化。在与僧人的对话中,诗人的内心得到了宽慰和放松。这种世俗之外的交谈让他暂时忘却了尘世纷扰。 颈联“役役真何了,空空究竟深”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佛法的理解。他意识到世俗的忙碌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只有佛法的空寂之道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深度。 尾联“尘劳何日脱,来伴远公吟”表达出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烦恼,来到琅邪山寺,与远公和尚一起探讨人生、抒发情志的愿望。这是他对精神寄托的追求,也是诗词意境的高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琅邪山寺》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张方平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46年左右,正值张方平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期间。当时,北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内外问题,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在这个时期,张方平不仅在政治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精神,往往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治道的关心。这首《游琅邪山寺》便是他在游览琅琊山寺时,通过寺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以及对禅宗哲学的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