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董承事三颂见别 其一

标题包含
和董承事三颂见别 其一
道存愈远却弥亲,去住情忘尚隔津。 直下是家归甚处,大千全现本来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道存:道家指得道者的精神境界。 2. 却:反而。 3. 弥:更加。 4. 去住情:离开或留驻的心情。 5. 隔津:分隔着水流的两岸。此处指心境的距离。 6. 直下:直接、立即。 7. 是家:到家、归宿。 8. 大千:佛教用语,表示广大的世界。 9. 全现:完全显现。 10. 本来人: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或真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和对佛法的领悟。首句“道存愈远却弥亲”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道法方面的契合感,虽然距离变远但感情反而更加亲密。次句“去住情忘尚隔津”则表明尽管离别在即,但他们依然可以忘却离愁,保持心境平和。接下来的两句“直下是家归甚处,大千全现本来人”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的反问,即真正的家园何在?自己在广阔的世界中又该归于何处?这个问题诗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反问表现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董承事三颂见别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慧方所作。诗中的“董承事”指的是董槐,他是宋代的一位官员,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务。这首诗是释慧方在与董槐分别时创作的,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深厚友谊和对世事的感慨。 释慧方是宋代的一位僧人,他生活在公元960-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和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非常兴盛,僧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释慧方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人生哲理为主题,深受人们喜爱。 在释慧方与董槐相识的时期,宋朝正处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由于北方的辽国和金国的威胁,宋朝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董槐作为一名官员,曾在朝廷上为国家和人民争取权益,他与释慧方的友谊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加深。 在与董槐分别时,释慧方写下了这首《和董承事三颂见别 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以自然的景象和哲理的思索为载体,展现了释慧方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