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十五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偈颂十五首 其一
圆伊三点未轻酬,句句无私即便休。 点的锋芒徒拟议,明明端的不当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圆伊":佛教术语,指佛陀的圆满智慧。 2. "三点":此处可能指佛家的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愿门。 3. "轻酬":轻易地报答或应付。这里表示不能轻易地理解佛法。 4. "无私":无私心杂念,这里表示真实的佛法是不可亵渎的。 5. "便休":就停止思考,放弃争论。 6. "点的锋芒":可能是对佛法尖锐的批评或质疑。 7. "拟议":思考、议论。 8. "明明":明显、显著。 9. "端的无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是宋朝僧人释慧方的作品。标题中的“圆伊三点”指的是佛教经典中的“圆伊三德”,即佛性、法性和僧性。在这里,诗人以这三点为引子,展开了对修行的探讨。 诗的前两句“圆伊三点未轻酬,句句无私即便休”,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的态度:对待修行之事要严肃认真,不可轻视;修行应以无私之心去实践,否则便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这里的“未轻酬”和“句句无私”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的敬畏之心和对无私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点的锋芒徒拟议,明明端的不当头”,则是对修行的深入思考。诗人认为,虽然修行的过程中会有诸多困扰和疑惑,但这些都只是外在的干扰,真正的修行应该是直接面对自己的内心,把握那个最本真的自我。这两句诗歌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仰,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十五首 其一》是宋代僧人释慧方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仁宗时期(公元960年-1063年),这是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教在此时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释慧方作为一个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主要体现在与禅宗哲学和禅修实践的紧密联系中。他的诗作充满了禅意,表达了他在修行过程中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他通过诗歌传达了对人生、自然、宇宙等方面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宋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人墨客对佛教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往往通过参禅来寻求心灵的慰藉。释慧方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同时,这个时代也是禅宗发展的关键时期,禅宗思想逐渐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