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灵源和尚善护颂

标题包含
和灵源和尚善护颂
灵性包群象,千年寿最优。 既知身是幻,何用壳埋头。 护惜虽深固,推迁已密流。 大随鞋盖处,若个辨踪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灵性能包容万物,千年的寿命最为优秀。既然知道身体是虚幻的,又何必用躯壳来埋没头颅。保护珍惜虽然重要,但推移变迁已经在暗中流动。在大自然的脚下,谁能分辨踪迹的来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善护:即善于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损害。这里可以理解为保持内心宁静和谐的状态。 2. 和:表示应和、回应。 3. 灵源和尚:此处指禅宗的一位高僧。 4. 灵性:佛教术语,指人的精神、智慧、悟性等内在品质。 5. 包群象:包容万物,包罗万象。 6. 千年寿最优:比喻长久的寿命,即生命永恒之意。 7. 既知身是幻:知道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都是虚幻的。 8. 何用壳埋头:何必再执着于这个外壳般的身体,即不要过于执着于外在的物质世界。 9. 护惜虽深固:虽然努力保护和珍惜自己的内心世界。 10. 推迁:推移、变迁,这里指的是时间的流逝。 11. 已密流:已经悄然流动,指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 12. 大随鞋盖处:大随禅师以鞋盖住脚印的故事,寓意消除执著,达到心灵的解脱。 13. 若个辨踪由:谁又能分辨出追寻的道路呢?表达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内心感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哲学的诗词。诗人以佛家观念为基础,阐述了关于生命的思考。"灵性包群象,千年寿最优"表达了人的生命形态之复杂,以及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接着,"既知身是幻,何用壳埋头"揭示了人的生命无常,提倡人们应该超脱世俗名利,避免沉溺其中。"护惜虽深固,推迁已密流"则暗示了人生的脆弱性,即便百般呵护,也无法抵挡时光流逝的力量。最后,"大随鞋盖处,若个辨踪由"则是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扰时,应保持豁达的心境,遵循自然法则,不执着于过去,珍惜当下。整首诗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的佛学素养以及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灵源和尚善护颂》是一首唐代诗人释慧方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唐朝时期的一个繁荣时期,也是佛教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慧方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主要体现在对佛法的修行和传播上。他曾在长安城内的各个寺庙讲经说法,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共同探讨佛学真谛。这首诗就是他在与灵源和尚交流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创作的。 在诗人的时代背景下,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和艺术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此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在这个时期皈依佛门,探讨佛学真谛,形成了浓厚的佛学氛围。因此,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