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雁湖十首 其二
畦迳生痴笔墨间,洗心聊欲近潺潺。
干时辄莫谈商鞅,枉道渠宁主瘠环。
无事卷帘消白日,有时支枕梦青山。
湖光莫笑无多子,印却中天象纬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在文字的世界中,我痴迷于田间的道路,试图通过洗涤心灵来接近那轻柔的水流。不要谈论商鞅治理国家的方式,因为他是用错误的方法引导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闲暇时卷起窗帘消磨时光,有时躺在床上梦见绿水青山。湖水请别笑话我,因为我已把天上的景象记录在我的内心。
去完善
释义
1. "畦迳生痴笔墨间":"畦迳"指田间的道路或菜地;"生痴"指神志不清,此处形容在笔墨之间沉溺其中。
2. "洗心聊欲近潺潺":"洗心"意为洗涤内心,使心境洁净;"潺潺"形容水流声,这里比喻诗人的心灵向往自然。
3. "干时辄莫谈商鞅":"干时"指谋求官职的时候;"辄莫"是频繁的意思;"商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因提倡法制而被秦孝公重用。此句意思是,在求官的时候经常谈论起商鞅的事情。
4. "枉道渠宁主瘠环":"枉道"指违反正道的行为;"渠宁"指晋代隐士,他在世时不愿出仕;"瘠环"指土地贫瘠的地方。这句诗暗示作者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即认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
5. "无事卷帘消白日":"卷帘"指放下窗帘,这里指休息;"消白日"指度过白天。这句话是说,闲暇时候放下窗帘度过白天时光。
6. "有时支枕梦青山":"支枕"是将枕头支撑起来,这里指睡觉;"青山"指青翠的山峦。这句话是诗人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想象在梦中能见到青山绿水。
7. "湖光莫笑无多子":"湖光"指湖水映照出的光芒;"无多子"是谦虚的说法,表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这是诗人对自己的自嘲,表示自己虽然喜欢写写诗,但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高的文学成就。
8. "印却中天象纬闲":"印却"指证实,确证;"中天"指天空中央;"象纬"指天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期许,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印证天空中那些美好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壁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他在山间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的“畦迳生痴笔墨间”一句,用“生痴”来描述笔墨之间所表现出的山野田畴,形象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而“洗心聊欲近潺潺”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山涧溪流洗涤心灵、享受自然的意愿。
在诗的第二联,李壁以“干时辄莫谈商鞅”和“枉道渠宁主瘠环”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泊和对理想的坚守。其中,“商鞅”是指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他曾推行变法;而“枉道渠宁主瘠环”则是引用了《孟子·滕文公上》中的一句话,表示不管世俗如何纷扰,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接下来的“无事卷帘消白日,有时支枕梦青山”两句,进一步展示出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悠然自得。他无事可做的时候,就卷起窗帘让阳光照进屋子;偶尔也会躺在床上,梦想着那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水。最后两句“湖光莫笑无多子,印却中天象纬闲”,则是诗人以湖水为镜,映照出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恬淡。虽然湖光山色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映出了天地的祥和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再和雁湖十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李壁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具体时间为公元1165年前后。
在这时期,诗人李壁正值壮年,他在诗歌方面已颇有建树,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家。然而,其人生际遇却颇为坎坷,科举屡试不第,仕途多舛。尽管如此,李壁并未因此而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愈发勤奋地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
在诗人所处的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争频仍。中原地区的沦陷,使得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壁的诗歌创作往往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再和雁湖十首 其二》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雁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他借雁湖的景色,寓意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