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今夕复何夕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尝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天晚上又是怎样的夜晚?我们在那里度过了中秋节。在尝试亭子上召唤客人,回忆去年的旅行。千里江山如画,万家灯火辉煌,我在路边看了巡游队伍。月亮如碧玉般,银河如白银般,珍珠帘子卷起了玉钩。
突然间乘风而去,来到了山岭边的州郡。去年的明月依旧明亮,还照着我在楼上。楼下溪水清澈,沙滩平静,楼外的天色由暗转明。我不禁思绪万千。我兴致很高,暂且在这里停留。

去完善
释义
今夕复何夕:"今夕"指今夜,"复何夕"表示是何年何月。
此地过中秋:在这个地方度过中秋节。
千里江山如画:江山如画的景象。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万井笙歌不夜:万家灯火通明的繁华夜景。
扶路看遨头:人们行走在道路上欣赏美景。
玉界拥银阙:月亮高悬在天空,犹如银色的宫阙。
珠箔卷琼钩:用珠子串成的帘子卷起,就像天上的银河。
驭风去:驾着风飘然而至。
忽吹到:忽然被风吹到。
岭边州:山边的城市。
去年明月依旧:去年的月亮依然挂在天上。
楼下水明沙静:楼下的水面明亮清澈,沙滩宁静。
楼外参横斗转:楼外的星空呈现出参星横斜、北斗星旋转的景象。
搔首思悠悠:焦虑地挠着头,思绪万千。
老子兴不浅:我兴致盎然。
聊复此淹留:姑且在这里停留。

去完善
赏析
《水调歌头·今夕复何夕》这首词描绘了词人故地重游时的所见所感。在中秋佳节的夜晚,词人于尝心亭上与友人相聚,回忆去年的游玩情景。此时,江山如画,万家灯火通明,繁华景象令人陶醉。词人以玉界银阙和珠箔琼钩的形象比喻,生动展现了这一美景。
忽而风起,将词人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岭边州。此处月明如昔,如同去年照耀着词人登上高楼。楼下江水清澈、沙滩平静,楼外星辰变换,引起词人不尽的思念之情。词人兴致盎然,沉浸在这美好的夜晚,流连忘返。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词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今夕复何夕》是宋代词人张孝祥在公元1167年创作的一首词。这一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金国依然威胁北方边境。而在国内,政治斗争激烈,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一直未停。
张孝祥本人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对于国家的局势忧心忡忡。他的父亲张祁曾在金国被俘,张孝祥对此事深感痛惜,希望能够为国家建功。然而,他在官场上屡遭排挤,壮志难酬。
在这种背景下,张孝祥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今夕复何夕》。词中以"今夕复何夕"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