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春情)
日日青楼醉梦中。不知楼外已春浓。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
扶画鷁,跃花骢。涌金门外小桥东。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都沉醉在欢愉的场所中,浑然不觉外面的世界已经春意盎然。杏花还没有遇到疏疏细雨的滋润,杨柳刚刚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乘坐着华丽的画船,骑着威武的花骢马,游走在繁华的金门外的小桥东边。漫步在这欢乐的世界中,人们在珠帘后的地方欢声笑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楼:古时常指精美的楼阁建筑或显贵之家,此处指歌舞之楼,借指繁华的游乐场所。
2. 杏花未遇疏疏雨:形容春天湿润的季节景象。疏疏雨,稀疏的雨。
3. 杨柳初摇短短风:杨柳随风轻摆,风吹拂而来。
4. 画鹢:装饰华丽的船。
5. 花骢:指骏马。
6. 涌金门:浙江杭州的一处古代城门,附近有著名的西湖景点。
7. 笙歌:弹奏和歌唱的音乐表演。
8. 珠帘第几重:珠帘内深处的位置,表示距离遥远,场景朦胧。

去完善
赏析
《鹧鸪天·春情》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作。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人们尽享春光的情景。这首词的上阙以“日日青楼醉梦中”开篇,展示出人们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两句“不知楼外已春浓。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则描绘了春天悄然降临的美景。
下阙中的“扶画鹢,跃花骢。涌金门外小桥东”进一步展现了春天里的热闹景象。而最后两句“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则以珠帘层层为喻,寓意人们在春天的美好时光中尽享欢乐。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春情》是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5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金国南侵的局势下,南宋朝廷内部党派纷争不断,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均处于动荡之中。
此时的张孝祥虽才华横溢,却因党争牵连而受到迫害,被贬谪到岭南之地。在远离朝堂的岁月里,他凭借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将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融入到了词作当中。这首《鹧鸪天·春情》正是他在被贬期间所创作的一首婉约词。
作品中,张孝祥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景和描绘人物心情的手法,展现了国家不幸和个人遭遇的双重苦痛。词的上阕描述了春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寓意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下阕则通过对人物心绪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词情感深沉,艺术手法高超,堪称张孝祥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