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姜子谦游晁景迂祠
百年风节仰英游,喜见新诗为点头。
微诋大贤虽可恨,不妨千载略同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百年的洗礼,这位英雄的风采仍然让人敬仰,他欣然接受新的诗歌并为之折服。虽然有人对他进行轻微的批评,让人觉得遗憾,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千年间受到人们的赞颂和认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姜子谦:指姜特立,字子谦,南宋诗人,此行曾与袁燮一起游览晁景迂祠。
2. 游晁景迂祠:即游历晁景迂的祠堂。晁景迂,名述之,北宋文人,曾拜范仲淹为师。
3. 百年风节:百年的风范和气节。这里代指晁景迂的高尚品质。
4. 微诋大贤:轻微地批评德高望重的贤人。这里指的是姜子谦在诗中对晁景迂的微词。
5. 不妨千载略同流:意思是尽管有微词,但并不会妨碍千年之后人们仍能领会到他们之间的相通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歌是诗人袁燮与姜子谦游览晁景迂祠时所作。诗人在首联表达了对于晁景迂高尚品质与崇高地位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因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欣赏这些品质而感到喜悦。颔联则展示出诗人在面对他人微词时的心情,虽然对那些不无道理但过于苛刻的评价有些遗憾,但仍坚信自己的观点与流传千年的道德观念相符。这首诗通过游祠这一事件展示了诗人性格中的坚定、乐观与自信,并以此歌颂了以晁景迂为代表的历代忠良们的崇高品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姜子谦游晁景迂祠》是宋代诗人袁燮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5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当时南宋朝廷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北方金国势力逐渐崛起,使得南宋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在这个时期,袁燮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对时局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与姜子谦志同道合,共同游历了晁景迂祠,以此寄托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袁燮通过描绘晁景迂祠的景象,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袁燮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政权更迭频繁。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员普遍关注国家安危,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袁燮在此背景下,通过与友人共同游历古迹,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