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殷山人

标题包含
赠殷山人
有客抱琴宿,值予多怨怀。 啼乌弦易断,啸鹤调难谐。 曲罢月移幌,韵清风满斋。 谁能将此妙,一为奏金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带着琴前来住宿,正逢我满怀忧虑。 乌鸦的鸣叫让琴弦容易断裂,鹤的啸叫与曲子难以调和。 弹完曲子时月亮已经移动了帘幕,乐音散去,只留下清风满室。 谁能掌握这美妙的音乐,愿在黄金台阶上演奏给大家欣赏。
去完善
释义
1. 殷山人:指隐居的贤人。 2. 有客:指殷山人。 3. 抱琴宿:抱着琴住宿。 4. 值:遇到。 5. 予:我。 6. 怨怀:忧郁的心情。 7. 啼乌:乌鸦啼鸣。 8. 弦易断:弦,琴弦;易断,容易断裂。形容音调悲凉。 9. 啸鹤:吹口哨模仿鹤的叫声。 10. 调难谐:调子难以和谐。形容音调古怪。 11. 月移幌:月亮移动,映照在窗帘上。 12. 韵清:韵律清晰。 13. 风满斋:风吹进屋子,充满整个空间。 14. 金堦:指朝廷或皇帝面前。
去完善
赏析
《赠殷山人》是一首描绘音乐演奏场景的诗,诗人以殷山人为题,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诗中的“抱琴宿”指殷山人在夜晚怀抱乐器,表现出他的专注与热爱。而“值予多怨怀”则点出诗人自己内心的忧郁之情,期望通过音乐来宣泄心中的愁绪。 在描绘音乐的过程中,诗人通过“啼乌弦易断,啸鹤调难谐”两句比喻了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紧张与舒缓。“啼乌弦易断”表现的是激昂高亢的音符,仿佛夜半啼鸣的乌鸦;“啸鹤调难谐”则是悠扬低回的音调,如同白鹤清亮的鸣声。这一对比既展示了音乐的节奏变化,又借助于自然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接下来的“曲罢月移幌,韵清风满斋”是对音乐结束后景色的描绘。音乐结束,月光开始照亮房间,清新的风吹拂而过,整个斋室都充满了和谐的气氛。这两句暗示了音乐具有调节人心、使环境变得美好的作用。 最后一句“谁能将此妙,一为奏金堦”,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魅力的赞美,并期待有人能将这种美妙的音乐演奏给更多的人听。这首诗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殷山人》是唐代诗人李远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 在这个时期,李远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于功名富贵产生了厌恶之情,转而追求隐逸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他与殷山人成为了朋友,彼此之间互相欣赏,相互支持。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社会现实,寻求心灵的慰藉。李远和殷山人正是这种思想潮流的产物,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现实的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