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访山人

标题包含
春日访山人
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 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0 1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年-789年),字幼公,一作次公,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如下: 1. 早年经历:戴叔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誉为“神童”。然而,...查看更多
朵拉132
去完善

译文
去远方探访山中的客人,共同分享清泉煮茶的乐趣。在树林里相互依偎而坐,一同感叹岁月沧桑。回家的路上遇上零星小雨,沿途见到落英缤纷。回到家门口,侍童好奇地问:今天的游玩去了哪家呢?
朵拉132
去完善
释义
山中人:指隐逸之士,即此诗中的“山人”。此处为借指作者的一位隐逸朋友。 分泉:分享泉水,意指一同品茗。 漫:随意、不考究。 林下:树林之下,这里可以理解为泛指自然环境。 共惜:共同珍惜,这里强调岁月流逝,双方均步入老年阶段。 归路:指从山中访友返回的道路。 残雨:即零星小雨,此处描绘了旅途中下雨的场景。 沿溪:沿着溪流而行。 落华:掉落的花朵,暗含春光易逝的意味。 童子:年轻的仆人。 游乐:游玩快乐之事。 至:来到。
朵拉132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访友、共享清闲时光的诗。诗人在山间拜访友人,分泉水煮茶,相伴坐在林荫之下,感叹时光的流逝。归途中遇到春雨绵绵,沿着溪流看到飘落的花朵。当回到家门时,小童出来询问,原来他们一起游历到了友人的家。
朵拉132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叔伦的《春日访山人》作于唐代中叶,当时的社会风气尚好文雅,士人阶层热衷于结交隐逸高士。诗人在这首古诗中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心灵的宁静的精神风貌。 在创作这首诗时,戴叔伦正处于人生低谷期。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后因直言上谏触怒了权贵,被贬为抚州刺史,心情抑郁。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山人的拜访和对话,诗人找到了心灵慰藉,实现了短暂的心灵解脱。
朵拉132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