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柱山图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鸟翱翔在五色的云彩之中,振翅高飞,毫无任何私心杂念。试问有谁能够登上这世界的最高峰?只有那些在日出时分还能保持努力攀登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题:描绘;描述。
2. 天柱山:位于今安徽境内的一座名山。
3. 图:此处指描绘天柱山的画作。
4. 拔翠:形容山色青翠欲滴。
5. 五云:五色瑞云,象征吉祥。这里用来形容天柱山高耸入云的景象。
6. 擎天:托举天空,形容高山险峻。
7. 不计功:不追求个人功名利禄。
8. 凌绝顶:登上山顶。
9. 看取:观看;欣赏。
10. 日升东:太阳从东方升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柱山的巍峨与壮丽,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形象地描绘了天柱山的雄姿,暗示着只有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才能攀登人生的高峰。“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则意味着只有勇敢地站在人生的顶峰,才能看到光明的未来,感受到新生活的曙光。整首诗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天柱山图》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德宗贞元时期(785-805年)。在那个时候,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艺术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戴叔伦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在此期间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天柱山的壮丽景色中,戴叔伦借景抒怀,抒发自己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这位诗人在当时虽然有一定的地位和声誉,但他并没有沉溺于名利之中,而是以一颗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的文化艺术空前繁荣,许多诗人和画家都纷纷以山水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流传后世的佳作。这种风气对戴叔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