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柳溪道院

标题包含
过柳溪道院
溪上谁家掩竹扉,鸟啼浑似惜春晖。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年-789年),字幼公,一作次公,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如下: 1. 早年经历:戴叔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誉为“神童”。然而,...查看更多
Zoeloca
去完善

译文
溪边的哪家关上了竹林的门扉,鸟儿的啼鸣仿佛在惋惜春光的离去。 夕阳斜照的小巷里看不到人的踪迹,不时还能见到梨花在空中飘落。
Zoeloca
去完善
释义
《过柳溪道院》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古诗。以下是各句注释: 1. 柳溪道院:地点名,位于溪流边的道院,“柳溪”寓意溪水旁的柳树。 2. 竹扉:竹门,竹子制作的门户,暗示出清幽的环境。 3. 浑似:似乎,有如。 4. 春晖:春天的阳光,也常用来象征母爱。 5. 日斜:太阳西下,指傍晚时分。 6. 深巷:幽深的街巷。 7. 梨花:梨树的花朵,此处用梨花落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Zoeloca
去完善
赏析
《过柳溪道院》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古诗,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感悟。诗中的“溪上谁家掩竹扉”写出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气氛,仿佛在告诉读者,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接下来的“鸟啼浑似惜春晖”则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让读者不禁为之感慨。 紧接着的“日斜深巷无人迹”与前面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这片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最后一句“时见梨花片片飞”更是将这种寂静之美推向极致,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动感。整首诗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Zoeloc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柳溪道院》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84年左右,这一时期正值安史之乱结束后不久,唐朝国力逐渐恢复的时期。戴叔伦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文人,在战乱过后,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这个阶段,戴叔伦的人生际遇也比较复杂。他在战争期间曾担任过参军的职务,积极参与平定叛乱的战斗。战后,他回到家乡,开始关注民间疾苦,提倡民生主义,提倡节俭和清廉的政府。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非常重要。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唐朝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社会矛盾仍然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戴叔伦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主张实行儒家的仁爱治国理念,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过柳溪道院》这首古诗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戴叔伦对民生和国家未来的深刻关注和独特见解。
Zoeloc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