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雨中舟过苍溪怀杜子美
疾雷欲破岳,疾风欲翻海。
昏昏云气中,稍辨□{上山下田田田}嵬。
飘雨杂飞雹,蓬屋响珠琲。
舟子纷相呼,□篙入旁匯。
罅漏何所避,庶几无大悔。
万钧寄弱缆,掣断危可待。
过午天气佳,起视江浼浼。
书生强游衍,有神司其罪。
不见少陵翁,苍溪遗句在。
我老更可憎,比翁穷十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惊雷似要劈山,狂风似乎能翻江倒海。
云雾昏暗之际,只能依稀分辨出山峰的轮廓。
雨水夹杂着冰雹,小屋里响起如珍珠般的叮咚声。
船夫们纷纷呼喊,操起竹竿躲避着风浪。
在这危急时刻,我们该向何处寻求庇护,希望不会造成大的祸患。
重量巨大的船只仅靠一根脆弱的缆绳维系,稍有不慎就会断裂。
午后天气转好,起身查看江水滚滚。
书生强行游玩,神灵定会惩罚他。
看那少陵老人,曾在苍溪县留下诗篇。
我的境况比老人还要凄惨,贫穷程度更是他的十倍。
去完善
释义
1. "疾雷":猛烈的雷声。
2. "岳":指高山。
3. "疾风":强劲的风。
4. "翻海":掀起大海的波涛。
5. "昏昏":昏暗的样子。
6. "云气":云雾之气。
7. "山":指山脉。
8. "田田田":形容树木茂密。
9. "飘雨":指飘洒的雨。
10. "飞雹":从天而降的冰雹。
11. "蓬屋":简陋的茅屋。
12. "珠琲":比喻密集的雨点。
13. "舟子":船夫。
14. "相呼":互相招呼。
15. "□":用竹子做的撑船工具。
16. "旁匯":河流汇合的地方。
17. "罅漏":裂缝,这里指漏洞。
18. "庶几":表示希望或者推测。
19. "无大悔":没有大的差错。
20. "万钧":形容极其沉重。
21. "弱缆":指细弱的缆绳。
22. "掣断":拉断。
23. "危":危险。
24. "待":等待。
25. "过午":过了中午。
26. "天气佳":天气好。
27. "起视":站起来看。
28. "江浼浼":江水波光粼粼的样子。
29. "书生":读书人,作者自称。
30. "强游衍":勉强游玩。
31. "有神":有神明。
32. "司其罪":掌管他的罪过。
33. "少陵翁":杜甫,字子美,因曾居于长安城南少陵原,故自号少陵野老。
34. "苍溪":地名,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南部。
35. "遗句在":指杜甫在苍溪留下的诗句。
36. "更":更加。
37. "可憎":令人厌恶。
38. "比翁":跟杜甫相比。
39. "穷十倍":贫困程度比杜甫严重十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在狂风暴雨的恶劣环境中渡过苍溪时的所见所思,通过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界的壮观和人力对抗自然的困境。开篇以“疾雷欲破岳,疾风欲翻海”形容暴风雨的气势磅礴,揭示了旅途中不可避免的挑战。接着“昏昏云气中,稍辨山田嵬”,诗人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努力辨别前方道路,表达了对坚持前行的坚定信念。“罅漏何所避,庶几无大悔”表达出诗人面对困难勇敢应对的决心。行至半途,风力渐缓,诗人“起视江浼浼”表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同时也暗示了他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末尾诗人提到杜甫(字少陵)在苍溪留下的诗句,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和杜甫的诗才,表现出了对于世事艰难的无奈以及对前辈诗人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身处困厄却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雷雨中舟过苍溪怀杜子美》是宋代诗人王灼所作。这首诗作于公元1065年左右,正值王安石变法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期间,王灼因不满官场腐败和政局混乱,辞官回乡,致力于诗歌、音乐、史学等方面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对王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崇尚杜甫的人品和诗歌成就,尤其欣赏杜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在雷暴雨中的苍溪,王灼想起杜甫的诗歌,不禁心生感慨。他怀念杜甫,同时也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现象感到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灼关注到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当时,官僚腐败严重,民间疾苦深重,而朝廷却无力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诗歌成为了王灼的精神寄托,他以表达对杜甫的敬仰之情,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