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 其九
九万鹏程举翮轻,蚤年高誉满江亭。
曾分兰省趋墀赤,行从荷囊拜琐青。
雅度最宜锵玉佩,精忠不用绿沉屏。
欲令行部襜帷去,要使人争识景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众多鹏程振翅飞翔,青春时期名声传遍四海。
曾经在尚书省出入朝廷,担任官职;跟随在贤达之士身边虚心请教。
品格高尚,最适合佩戴玉佩,忠诚之心,无需翡翠屏风。
希望能让人们见识到他的风采,赢得别人的尊敬和赏识。
去完善
释义
1. "九万鹏程":喻指前程远大。九万,极言其多;鹏程,大鹏鸟的行程,这里比喻人生前程。
2. "翮轻":羽毛轻盈。翮,鸟羽的茎状部分,代指羽毛。
3. "蚤年":早年,少年时。蚤,通“早”。
4. "兰省":古代中央官署,此处以兰省代指朝廷。
5. "趋墀赤":趋步于宫殿台阶。趋,快步走,以示恭敬;墀,台阶;赤,红色,这里指阶面。
6. "荷囊":荷,背负;囊,袋子,此处指装东西的袋子,喻指官员出行时随身携带的物品。
7. "拜琐青":拜见君王时的礼节。琐,雕文;青,青色,此处指青石板,象征皇宫。
8. "铿锵玉佩":形容美好的风度。玉佩,玉制饰品,古人佩戴在身上以显示身份地位。
9. "精忠":忠诚至极。精,精粹,极致;忠,忠诚。
10. "绿沉屏":绿色屏风。绿沉,绿色;屏,屏风。
11. "行部襜帷":巡查地方时的车马。行部,巡视地方;襜帷,马车上的帘子。
12. "景星":星空中明亮之星,喻指有才能的人。景,光明;星,星辰。
去完善
赏析
《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 其九》赏析:诗人以大鹏展翅为喻,表达了对年轻才俊的赞誉与期望。诗中“蚤年高誉满江亭”一句描绘了年少成名、众人敬仰的景象。随后,诗人提到他们曾在官署共事,彼此相互尊重。诗人认为这些人才具有高尚的品行,他们的才华足以令人敬佩,同时也表示对这些年轻官员的信任与支持。结尾两句则寄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成为人们竞相学习的楷模。整首诗情感充沛,意境高远,展示了诗人对人才的关爱与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 其九》是南宋文人傅察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
在那个时期,南宋社会相对安定,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傅察作为文人士大夫,生活在这个时代,既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意识到了社会的阴暗面。他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民生,希望能用自己的才学为国家做出贡献。
诗人傅察在这段时期,不仅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还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反映民间疾苦为主,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此外,他还重视友情,与当时文人墨客交往甚密,相互唱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