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
碧溪流水泛桃花,树绕天台逈不赊。
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
此地不知何处去,暂留琼珮卧烟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溪流中桃花轻飘,环绕天台的古树意趣深远。
山洞内洁净无阻连通尘世,人们沿此进入神仙家园。
山中鸡犬之声若隐若现,一条小道延伸于静谧绿野。
不知此处通往何处仙境,暂时留下那灵光仙踪。
去完善
释义
1. 天台:天台山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市。这里可能是诗人在天台山的行游经历。
2. 碧溪:指清澈的溪流。
3. 桃花:此处借指春天。
4. 树绕:形容周围绿树环绕的景象。
5. 迵不赊:意思是距离不太远。
6. 洞里:可能指诗人在游历过程中探访的山洞。
7. 无尘:形容环境干净、清新。
8. 通客境:表示此洞是通向外界的道路。
9. 人间:相对于仙家的世界。
10. 鸡鸣犬吠:描绘了山区生活的场景。
11. 三山近:指附近的山峰。
12. 草静云和:描绘宁静平和的环境。
13. 一径斜:一条弯曲的小路。
14. 不知何处去:表达了诗人对景色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15. 暂留琼珮:意为短暂停留,携带有玉佩装饰的衣物。
16. 卧烟霞:借指在美丽如画的景色中休憩。
去完善
赏析
《天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仙境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天台风光的热爱和对超脱红尘纷扰的向往。诗中的“碧溪流水泛桃花”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溪水清澈,桃花娇艳,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而“树绕天台逈不赊”则强调天台的地理位置独特,周围绿树环绕,远离尘世喧嚣。接下来,“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天台洞中的所见所感,洞中洁净无尘,似乎与外界隔绝,却又留有道路与人世相连,这一境界令人想起仙家的居所,充满了神秘和遐想。随后,“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两句又以山中景色的宁静为背景,表现出了天台与世隔绝的意境。最后,“此地不知何处去,暂留琼珮卧烟霞”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天台美景的喜爱之情,表示愿意暂时舍弃世俗的烦恼,在此处栖息。全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天台的美景展现得栩栩如生,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台路险石横斜,独立春风数落花。
行止固宜今自我,乾坤何幸属诗家。
溪边鸟宿来相呼,洞里猿啼到不哗。
待得他年成步障,逢人说与祖生嗟。
这首诗《天台》是南宋诗人牟融所作。根据宋史记载,牟融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约在公元1145年左右。
在这个时代,南宋王朝面对北方金国的压迫,国内局势不稳。牟融在幼年时曾跟随家人流亡至温州一带,度过了艰难的青少年时期。此后,他立志从军,希望为南宋国家贡献力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难以实现这一理想。于是,他开始寄情于山水,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例如在这首《天台》中,他以天台山的险峻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道路和理想追求的看法。在诗句中,他既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又对自然界的美景充满向往。这种复杂的情感,反映了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人生波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