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葛仙井

标题包含
葛仙井
古井碧沈沈,分明见百寻。 味甘传邑内,脉冷应山心。 圆入月轮净,直涵峰影深。 自从仙去后,汲引到如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井的水清澈深沉,明显可以看到很深的深度。它的味道甘甜,让附近的居民都享受到这份美好;它的源头来自大山深处,显得冷冽纯净。这口井的圆形构造让它看起来像一轮明月般洁净,而它深邃的井水则反映了山峰的影子。自从传说中的神仙离开后,这个古井依然为人们提供着甘甜的泉水,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去完善
释义
1. 井:古代水井,此处指葛仙井。 2. 碧沈沈:形容井水清澈碧绿。 3. 分明:明显,清晰可见。 4. 百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等于八尺,此处形容井水深。 5. 邑:城市,此处指县城。 6. 脉冷:形容井水的清凉。 7. 山心:山的中心部位。 8. 月轮:月亮,这里用来比喻井口圆形。 9. 峰影:山峰的影子,这里用来形容井水清澈见底。 10. 自从仙去后:自从神仙离去之后。 11. 汲引:汲取,提取。 12. 如今:现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葛仙井”的古老、清澈和深奥,形象地表现了其深度和广度,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口古井的样貌。 诗人巧妙地将葛仙井的特点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使井水甘甜的故事具有地域特色,突显出葛仙井的历史悠久和神秘气息。 同时,这首诗又赋予这口水井一种生命力,使它成为历史与现代的连接点,跨越千年而长存至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葛仙井》是唐代诗人任翻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葛仙井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公元7-9世纪(唐代) 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鼎盛,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在这个时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形成了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的“初唐四杰”和以李白、杜甫、王之涣、王昌龄等为代表的“盛唐名家”。 在任翻的人生际遇方面,由于历史资料缺乏,我们无法详细描述他的生活经历。但从他的诗作来看,他应该是一位热爱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文人墨客。 这个时代背景下,道教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文人都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追求长生不老,过着隐逸的生活。因此,《葛仙井》这首诗很可能是任翻在一次游山玩水的过程中,看到了葛仙井的美景,受到道教思想的启发,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