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
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语与花儿告别,细细端详枝头的花瓣。明年我们还能再相见吗?恐怕那时仍是在忧愁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语:说话。此处可理解为诗人想要表达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
2. 别:分别,离别。这里指诗人告别花朵。
3. 细看:仔细观看。这里是诗人对花朵的细致观察。
4. 枝上红:指花朵。枝,枝条;红,红色的花瓣。
5. 明年:下一年。
6. 又相见:再次相遇,这里指诗人与花朵的下一次相逢。
7. 还恐:仍然害怕。
8. 是:表示判断。
9. 愁:忧虑,烦恼。这里形容诗人担忧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惜花》以其简约的文字,表达出对花的深深眷恋。首句“无语与花别”描绘了作者与花告别时的无言场景,这种沉默并非无言以对,而是内心深处涌动的情感难以言表。第二句“细看枝上红”则强调了花朵的颜色,借由“细看”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花的关注与喜爱。
紧接着的第三、四句“明年又相见,还恐是愁中”预示了明年的重聚,但同时也暗示了可能面临的忧伤。这两句诗将期待与担忧交织在一起,既表达了作者对花开的渴望,又透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担忧。
全诗整体给人一种悲伤的情感,但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展现了作者在离别之际对花的深厚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花》是唐朝诗人任翻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79年左右,正值唐末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诗人任翻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高中,因此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现实感到不满。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社会底层的疾苦和人民的心声。
在《惜花》这首古诗中,任翻通过对春天的花朵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他以惜花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