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洛阳道

标题包含
洛阳道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青草。 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 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 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熙熙攘攘的洛阳大道上,尘土之下生出一片绿意。 行走的人怎么没有家呢?只因无人在家陪伴老去。 在鸡鸣之前收拾完毕,急急忙忙赶路只怕不够早。 百年人生都在路边度过,白日里车辆匆匆走向破晓。 追求富贵的人海市蜃楼般的渺小,想攀高位的人自以为山中幽谷中的渺小。 人生的两端就摆在道路上,他们疲于奔命却无法摆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洛阳道:古地名,指洛阳至长安的官道。 2. 憧憧:形容行人络绎不绝的样子。 3. 尘下生青草:比喻道路上尘土飞扬,尘土下已经长出青草,意指时间在流逝,世事在变化。 4. 行者:出行的人。 5. 无家:没有固定的家。 6. 在家老:在家中侍奉父母的人。 7. 鸡鸣:指天亮时分。 8. 结束:整理行装。 9. 争去恐不早:抢着上路以免耽误时间。 10. 白日车中晓:太阳升起时已经在车上醒来,意指赶路辛劳。 11. 求富江海狭:为了追求财富而奔波于狭窄的海路上。 12. 取贵山岳小:为了追求地位而攀爬险峻的山岳。 13. 二端立:指追求财富与地位两种人生目标。 14. 在途:在路上奔波。 15. 奔走无由了:无法通过奔波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去完善
赏析
《洛阳道》这首五言古诗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洛阳街头景象,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富贵和名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与无奈。 首句“憧憧洛阳道,尘下生青草”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勾勒出洛阳街道的热闹场景。次句“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则暗示了忙碌的人们忘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期盼。 接下来四句“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描述了人们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甚至无暇休息,只能在鸡鸣时分匆忙起床,争取早日出发。在这过程中,人们似乎忘却了时间流逝,一路奔波直至白发苍苍。 最后两句“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则揭示出人们对金钱、地位的追求,使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变得狭隘,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表现了人们在名利场中永无止境的追求,使得他们始终无法停下脚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洛阳街道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内心的无奈和迷茫。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家庭温暖,关心亲人朋友,而不是仅仅追求金钱和地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洛阳道》是唐朝诗人任翻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79年左右,正值唐末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诗人任翻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高中,因此他对当时的官僚体系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诗作多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 在《洛阳道》中,任翻描绘了洛阳城的繁华景象,但实际上这是对他所处时代的一种讽刺。他认为这种表面的繁荣掩盖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贫富差距、道德沦丧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