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晴

标题包含
春晴
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地多受春雨滋润,简陋的柴门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明亮。隐士们在水边静坐,聆听着远处花丛中传来的悦耳鸣叫。 田野的景色与天空融为一色,显得无比广阔;江河之水汇入大海,宽广无边。今晚月光皎洁,照亮了通往门前的小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楚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楚地,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2. 柴门:用树枝、竹子等编扎的简陋门户,这里借指乡村农家的院落。 3. 晚晴:傍晚时分天空放晴的景象。 4. 幽人:深居简出的人,这里形容作者自己。 5. 空阔:空旷开阔。 6. 江流:江河的流水。 7. 海平:海面水平如镜,这里表示江水与海水相连。 8. 溪路:小溪边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雨后初晴的景色和诗人宁静的心境。首联“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背景,展现了诗人身处春雨纷飞的楚地,而心情却因傍晚放晴的喜悦而得以舒展。颔联“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形象描绘了诗人在溪水边静坐聆听鸟语的场景,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颈联“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进一步展现郊外开阔的景象,江水浩渺,仿佛连接着大海一般。尾联“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以明亮的月光收尾,呈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呼应了诗题中的“春晴”二字。整首诗从景到人,层次分明,富有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晴》是唐朝诗人任翻所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正值安史之乱期间。任翻作为一位民间诗人,虽然名声不如当时的名家,但他的诗歌才情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在创作《春晴》时,任翻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由于战乱,他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尽管如此,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并没有减少。在春天的阳光下,他看到了生机盎然的景象,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春天的到来总能给人带来希望和憧憬。任翻以春天的明媚阳光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