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桃花灼灼鬭春芳,一见如云满目光。
不识冬来霜雪徧,芳意争似竹松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桃花盛开竞相比美春天,一眼望去如同云彩布满双眼。不认识冬天的到来和遍地的霜雪,它们的美丽能像竹子松树那样长久吗?
去完善
释义
1. 桃花:这里指春天开放的桃花。
2. 灼灼:形容花朵鲜艳美丽。
3. 闘春芳:与春天的花卉竞争美丽。
4. 一见:看到第一眼。
5. 如云:形容花朵繁茂,像云朵一样覆盖在枝头。
6. 满眼:布满整个视线范围。
7. 不识:不知道。
8. 冬来霜雪徧:冬天来临,大地被霜雪覆盖。
9. 芳意:美好的寓意或意愿。
10. 争似:怎么比得上。
11. 竹松:竹子松树,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桃花》中,詹初描绘了桃花在春天里盛开的绚烂景象。首句“桃花灼灼闘春芳”用“灼灼”来形容桃花盛开时鲜艳夺目的景象,而“闘春芳”则暗示了桃花与春天的争艳。接下来的“一见如云满目光”更是进一步强调了桃花盛放时的壮丽场面,仿佛将人的视线都淹没在了桃花的海洋之中。然而,诗歌的后两句却笔锋一转,提到了冬天的霜雪和耐寒的竹松。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桃花虽然美丽但短暂的特点,同时也赞美了竹松虽不艳丽但能在严冬中坚韧生长的品质。整首诗以桃花为引,寓意人生哲理,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繁华终将逝去,唯有坚定的品质才是永恒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詹初的《桃花》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在其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中找到这首诗的创作灵感。
詹初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儒家学说的深刻影响。在他的生活中,他经历了南宋王朝的衰落和社会动荡。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也激发了他的诗歌创作热情。在《桃花》这首诗中,他以桃花为象征,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詹初生活的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一方面,南宋王朝在北方金国的压迫下苦苦支撑,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儒家学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詹初的诗歌创作既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表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