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台明智院

标题包含
五台明智院
时过九月秋,来作上方游。 林瘦霜凋叶,钟鸣风满楼。 五台新月上,一洞暮云收。 夺利争名者,宁知此地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流逝到九月的秋天,我来到了高处的游玩之地。 树木稀疏,霜冻使树叶凋零,钟声响起,风吹拂过高楼。 五台山上的新月升起,一个山洞的暮色逐渐消退。 那些争夺名利的人,又怎会知道这里的清幽之境呢?
去完善
释义
1. 五台:这里指五台山,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境内。 2. 明智院:五台山的一个寺庙,具体位置不详。 3. 释希坦:明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4. 九月秋:农历九月,秋天。 5. 上方:佛教用语,指佛的净土或高级僧侣所在的寺院。这里指五台山上的寺庙。 6. 林瘦:树林在秋天的景象,树叶逐渐凋落,树木显得稀疏。 7. 霜凋叶:指秋天霜降时节,树叶凋落的景象。 8. 钟鸣:寺庙中的钟声响起。 9. 风满楼:风吹过楼阁,使楼阁充满风声。 10. 一洞:这里指一个山洞,具体所指不详。 11. 暮云收:傍晚时分,云彩渐渐散去。 12. 夺利争名者:指争夺名利的人。 13. 宁知:怎能知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明智院的所见所感。开篇点明时间,“九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同时也是诗人决定去明智院游览的时间。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景色的变化,体现了明智院的宁静与高远。“林瘦霜凋叶”写明了秋天树叶的凋零,以“瘦”字赋予树林生命力,同时又暗含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而“钟鸣风满楼”则让人想象到寺庙中的钟声,秋风鼓动着钟声传遍四方,使人感受到了禅意与宁静。接着,“五台新月上,一洞暮云收”一句写出了夜晚五台的壮丽景色,当空的新月照亮了整个五台山,而暮云收敛,更显深邃与神秘。最后,“夺利争名者,宁知此地幽”则是对那些为名利的纷扰所困扰的人的警示,希望他们能够摆脱世俗的烦恼,感受明智院的静谧与宁谧。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明智院的深情厚意和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台明智院》是南宋诗人释希坦的一首描绘五台山明智院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诗人作为一个出家人,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沉重氛围。释希坦游走四方,广结善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见证了民间的疾苦和民众的渴望。这种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五台山明智院是当时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释希坦在游览明智院时,被其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吸引,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绘明智院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