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化院
路转几多曲,山登千万重。
未游走马泽,先看鬭鸡峰。
高树出云耸,寒泉趁石舂。
徜徉因觅句,时复倚青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蜿蜒小路曲折繁多,攀登高山千回百转。
未曾游历水草丰美之地,先欣赏那争斗的群鸡之峰。
高高的树木矗立在云端,寒冷的泉水依傍着岩石缓缓流动。
漫步于此地寻找灵感,时常倚靠着青松放空自己。
去完善
释义
1. 广化院:广化院是佛教寺院的名称。
2. 释希坦:可能是作者的名字或法号,但在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
3. 路转几多曲:描述道路曲折,蜿蜒盘旋。
4. 山登千万重:形容山峰层叠,登山艰难。
5. 未游走马泽:游马泽,指赛马场。这句意为还未到游马泽去游玩。
6. 先看鬪鸡峰:鬪鸡峰,可能是一个地方或者景点的名称,也可能是比喻战斗激烈的场景。
7. 高树出云耸:意思是高大的树木耸立入云,表现其高度。
8. 寒泉趁石舂:寒泉,冰冷的水;趁,顺着;石舂,用石头制成的舂米工具。这句话的意思是,冰冷的泉水顺着石舂流淌。
9. 徜徉因觅句:徜徉,闲逛;觅句,寻找诗句。这句话是说在闲逛中寻找灵感,创作诗句。
10. 时复倚青松:时复,有时;倚,靠。这句话是说,有时候靠在青松上休息。
去完善
赏析
《广化院》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广化院的所见所感。诗人以“路转几多曲,山登千万重”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沿途曲折的道路和层峦叠嶂的山峰,突出了广化院之行的艰辛。接着,他以“未游走马泽,先看鬭鸡峰”展现了广化院的壮丽景色,其中“走马泽”和“鬪鸡峰”分别代表了湖泊和山峰的名称,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接下来的两句,“高树出云耸,寒泉趁石舂”,诗人通过“高树出云”和“寒泉趁石”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广化院的生态环境之美。树木高耸入云,泉水泠泠有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
最后两句,“徜徉因觅句,时复倚青松”,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沉浸在了创作的乐趣中。他时而倚着青松,用心感受自然的美景,激发自己的灵感,寻找诗歌的韵律与词句。
整首诗语言精炼,描绘细腻,情景交融,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广化院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广化院》是宋末元初著名诗人、书法家释希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7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战乱时期。蒙古帝国对南宋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作为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也受到了蒙古军队的围攻。在这种背景下,释希坦作为一个出家人,目睹了战乱的惨烈景象和人民的不幸遭遇,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痛。
释希坦在广化院这个寺庙里修行,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象,如春天花朵的凋谢,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战争和死亡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一时期的文学界也出现了许多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释希坦的诗作《广化院》正是其中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以及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