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院
路入转幽处,浑疑别是天。
虬松虽变化,牛石尚酣眠。
骤过一番雨,鸣飞七布泉。
望中千点雪,白鹭立平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在曲折幽深的小路上,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弯曲的古松虽已显得苍老,但依旧挺拔;巨大的石头仿佛一头沉睡的水牛,静静地躺在那里。
突然下起一阵急雨,布泉瀑布的声音变得响亮起来。
远远望去,山水之间如白雪点点,那是悠闲地站在平原上的白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福海院:寺庙名,位于福建地区。
2. 转幽处:指曲折幽深的地方。
3. 浑疑:简直就像。
4. 别是:另外的,不同的。
5. 虬松:盘曲的松树。
6. 牛石:指质地坚硬、形状奇特的石头。
7. 酣眠:熟睡的样子。
8. 一番:一段时间。
9. 鸣飞:形容鸟儿飞翔时发出声响。
10. 七布泉:寺院的泉水名称。
11. 望中:远望之中。
12.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13. 平田:平坦的田地。
去完善
赏析
《福海院》是一首描绘宁静田园风光的诗,诗人以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首先,“路入转幽处,浑疑别是天”两句写诗人走入一处幽静的地方,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虬松虽变化,牛石尚酣眠”两句通过对虬松和牛石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虬松虽然经历了风雨侵蚀,但仍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而牛石则形象地描绘了牛在山间沉睡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山间的宁静与安详。
然后,“骤过一番雨,鸣飞七布泉”两句通过描绘骤雨后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变幻莫测。这场突如其来的雨使得泉水欢腾,鸟儿在雨中飞翔,发出悦耳的声音,为这幅田园画增添了动感与生机。
最后,“望中千点雪,白鹭立平田”两句通过描述远处白雪覆盖的田野和白鹭站立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视野从近景转向远景,使整首诗的画面更加开阔。白鹭象征着纯洁与宁静,与前面的景色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个静谧的田园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福海院》是五代十国时期释希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福海院美丽的景色和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在创作此诗时,释希坦正身处战乱纷争的五代十国时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907年至960年。这个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佛教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僧侣纷纷遁入空门,寻求心灵的慰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释希坦的生平。关于释希坦的生平事迹,史书并未留下太多记载。但从他的诗歌作品来看,他应该是一位才情横溢的僧人。他在福海院度过了许多宁静的时光,用诗歌记录下了寺院的美丽景色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福海院》这首诗歌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年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希坦选择在福海院隐居修行,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