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
北堂未安寝,西园聊骋望。玉户照罗帏,珠轩明绮障。
别客长安道,思妇高楼上。所愿君莫违,清风时可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北堂:古代主屋的正房。这里指主人居住的正室。
2. 安寝:安心睡觉。
3. 西园:西方的花园。这里是诗人在园林中漫步。
4. 聊:姑且,随意。
5. 骋望:尽情观望。
6. 玉户:华美的门庭。
7. 罗帏:丝罗做的帐子。
8. 珠轩:用珍珠装饰的车子。
9. 绮障:绮丽的花纹。这里指华丽的屏风。
10. 别客: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游子。
11. 长安道:长安是唐朝的都城,长安道是指通往都城的道路。这里指远行的路。
12. 思妇:思念丈夫的妇女。
13. 高楼上:在高楼上遥望远方。
14. 所愿:心中所期望的。
15. 君莫违:希望对方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
16. 清风:清新的风。
17. 可访:可以相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思妇情思的诗词,诗人在此采用了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首先,“北堂未安寝,西园聊骋望”两句交代了环境的氛围:深夜、月朗星稀的花园。紧接着,“玉户照罗帏,珠轩明绮障”描绘出月亮的光辉洒落在精美的门帘和窗帘上,营造出一种华丽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别客长安道,思妇高楼上”则通过对比的方式,把离别的哀愁与思妇的期盼刻画的淋漓尽致。最后,诗人以“所愿君莫违,清风时可访”作结,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关爱之情,又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董思恭深厚的文学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月》是唐代诗人董思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思念亲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眷恋之情。在诗中,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于团圆、和谐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时期,大约在公元650年至750年之间。这一时期,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人生际遇:董思恭是唐朝的一位文人,他在当时有一定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地位。然而,由于历史记载较少,关于他的生平和事迹所知甚少。从这首诗来看,他可能是一位离家在外、时常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文人。
时代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这一时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此外,唐朝还出现了许多优美的乐曲和舞蹈,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等,这些艺术形式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