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露

标题包含
咏露
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不觉九秋至,远向三危零。 芦渚花初白,葵园叶尚青。晞阳一洒惠,方愿益沧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色的静谧仿佛仙人手中的玉盘,清晨的甘露滋润了皇家的殿堂。不知不觉已到秋天,远方的景色渐渐凋零。 芦苇丛中花朵刚刚变白,向日葵园的叶子还绿油油的。阳光照耀下的大地充满了恩惠,只愿这光热能惠及更多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凝:凝结。 2. 仙掌:这里指托着承露盘的仙人手掌,相传汉武帝为了求长生不老之药,派人在高处设立铜仙人用玉盘承接露水。 3. 晨甘:早晨的甘露。 4. 帝庭:皇帝的宫廷。 5. 不觉:不知不觉。 6. 九秋:秋季九月,也指秋天。 7. 三危:古山名,在甘肃敦煌县南,现指中国西北地区。 8. 芦渚:生长芦苇的水滨。 9. 葵园:种植葵花的园子。 10. 晞阳:阳光。 11. 一洒惠:降下恩惠。 12. 方:表示时间或距离的词语。 13. 沧溟:大海。
去完善
赏析
《咏露》是董思恭的一首五言诗,全诗描绘了露水在清晨时分滋润万物的过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仙掌”、“帝庭”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比秋天的到来和远方的景色,以及芦渚的花、葵园的叶等自然景象,表达了露水带给世间的恩泽和诗人对苍生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露》是初唐诗人董思恭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早晨,露水晶莹、花瓣滋润的景象。诗篇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我将为您简述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董思恭生活在初唐时期(公元618年-712年),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担任唐朝官员,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热爱之情。在这段时间里,他在观察自然界的同时,也对生活进行了深入思考。 其次,在初唐时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这一时期的诗人通过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对自然的情感。董思恭在创作这首诗时,也受到了时代风气的影响。他希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董思恭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位官员,他可能在工作之余,观察到秋天的早晨露水晶莹、花瓣滋润的美景,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他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因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