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南岳僧

标题包含
赠南岳僧
曾住衡阳岳寺边,门开江水与云连。 数州城郭藏寒树,一片风帆著远天。 猨啸不离行道处,客来皆到卧床前。 今朝惆怅红尘里,惟忆闲陪尽日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居住在衡阳的寺庙旁,门前有江水流淌与白云相连。 几个城市里的寒树被隐藏起来,一片风帆在远处天际航行。 猿猴的叫声总是在路途中徘徊,客人们来到都聚集在卧床前。 今天在红尘中感到忧伤,只想起悠闲地度过每一天。
去完善
释义
1. 衡阳:地名,位于湖南省南部,是衡山山脉的起始地。 2. 岳寺:指南岳衡山南岳庙,为纪念南岳衡山神而建的寺庙。 3. 门开江水与云连:意为寺庙的大门正对着江景,水天相接,云雾缭绕。 4. 数州城郭:描述附近州郡的城市风光。 5. 藏寒树:描写这些城市被寒凉的树木所覆盖。 6. 一片风帆:形容江上航行的船只。 7. 著远天:船只驶向远处的天际线。 8. 猨啸:猿猴的啼叫声。 9. 行道处:走在道路上的时候。 10. 客来:有客人到访。 11. 卧床前:来到僧人的床铺前。 12. 今朝:今天。 13. 红尘:繁华的世俗世界。 14. 惟忆:只记得。 15. 闲陪:无所事事地陪伴。 16. 尽日眠:整日安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远所作,题为《赠南岳僧》,是一首描绘南岳僧人生活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南岳僧人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尘世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联“曾住衡阳岳寺边,门开江水与云连”,描述了南岳僧人的住处环境。诗人以衡阳岳寺为中心,通过“江水”和“云连”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水乡景色。这两句诗暗示了僧人居住的地方环境优美,宁静致远,远离世俗尘嚣。 颔联“数州城郭藏寒树,一片风帆著远天”,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视野所及之处的景象。诗人看到了远处的城市和乡村,以及江面上的船只,这些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活动的繁盛。同时,这两句诗也传达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猨啸不离行道处,客来皆到卧床前”,描写了僧人的生活状态。诗人以猿猴的叫声和客人的来访为线索,展现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僧人对世人的关爱。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僧人的超脱和慈悲。 尾联“今朝惆怅红尘里,惟忆闲陪尽日眠”,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僧人的怀念之情。诗人感慨自己在纷繁复杂的尘世生活中无法像僧人那样过上宁静的生活,只能回忆过去在僧人身边度过的那些悠闲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赠南岳僧》,是唐朝诗人李远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中期,大约公元80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禅宗佛教在中国已经非常流行,南岳衡山作为禅宗的圣地,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诗人在那里寻求心灵的慰藉。 李远在他的时代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曾任宣州刺史等官职,但因为种种原因被贬谪到湖南一带。在南岳衡山,李远遇到了一位名叫慧空的僧人,他被慧空的高尚品质和深邃的智慧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赠南岳僧》来表达他对这位僧人的敬意和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禅宗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和官员都对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首诗的背景既体现了李远个人的遭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