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姜子谦丞於潜
磻溪有君子,玉壶贮寒冰。
一朝辞旧隠,去为畿邑丞。
畿邑天下剧,赞府须贤能。
才刃肯尝试,心源先自澄。
古来人中杰,进德如川增。
规模百年后,感慨中夜兴。
终焉不碌碌,泰华高崚嶒。
君侯资敏达,而以古自绳。
嗜书殆成癖,几载鸡窗灯。
词场贾余勇,先取蝥弧登。
成功不自伐,得善勤服膺。
筌蹄宁复顾,堂奥从今升。
时哉佐裁决,行矣蜚声称。
吾民久憔悴,德政先哀矜。
宁书考下下,莫忘心兢兢。
俯仰无愧怍,正直神所凭。
相期志远大,可但观飞腾。
久要忽语别,惨戚不自胜。
我无锦绣段,何以赠良朋。
一言布心腹,旧贯古所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磻溪有位才子,纯洁如玉;
离开故乡任职地方官,去实现他的理想抱负。
国家重要之地,需得贤能辅佐;
他能竭尽所能,内心清澈明净。
自古以来英雄豪杰,品德日增;
百年之后回顾历史,夜晚难免有些感慨。
最后不愿庸碌无为,就像泰山华山一样巍峨。
长官您敏锐通达,严格要求自己;
酷爱读书几乎成癖,寒窗苦读数年。
文学场上您是勇士,率先取得胜利;
成功后并不炫耀,得到好处更加勤奋。
对于猎物不必再留恋,从此步步高升。
您的决断及时准确,定会声名远播。
百姓生活困苦已久,需要仁爱的政治;
治理成绩固然重要,勿忘民心惶惶。
做事坦荡无愧于心,正义之神将助您一臂之力。
期待您志向高远,不仅只看眼前的成就;
长久的朋友突然分别,心中痛苦难以自抑。
我没有什么华丽的礼物,用什么送给我的好朋友呢?
只有一句肺腑之言:传统美德永不改变。
去完善
释义
1.磻溪:在陕西省宝鸡市东南,周文王在此聘请姜子牙为太师。这里指姜子牙隐居的地方。
2.玉壶:玉制的壶,象征清白、高洁。这里比喻姜子谦的品德。
3.畿邑:京都附近的县份。这里指於潜县,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4.赞府:指辅助郡守管理的副职官员。
5.才刃:才华和能力。
6.心源:指内心世界。
7.规模:规划、设计。
8.感慨中夜兴:指深夜难以入眠,因感慨而产生诗兴。
9.泰华:泰山和华山,分别是五岳中的东岳和西岳。这里用来形容姜子谦的高尚品质。
10.峻嶒:高耸的样子。
11.君侯:对地位较高的人的尊称。
12.嗜书:非常喜欢读书。
13.鸡窗灯:指读书时的灯火,这里用来形容姜子谦勤奋读书的场景。
14.词场:科举考试时的考场。
15.贾余勇: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为将自己的剩余勇气用尽。
16.蝥弧:古代军旗的名称。
17.德政:仁德的政治措施。
18.哀矜:同情、怜悯。
19.宁书考下下:指宁可考试成绩不好,也要保持内心的谨慎。
20.锦绣段:华丽的丝织品,这里指珍贵的礼物。
21.布心腹:坦诚相待,说出心里话。
22.旧贯:一直以来的习惯。
去完善
赏析
《送姜子谦丞於潜》这首诗是诗人袁燮为好友姜子谦丞的离任送行之作。诗中以磻溪君子比喻姜子谦丞的高尚品质,用“玉壶贮寒冰”赞美其纯洁无瑕的品格。诗人用畿邑丞的身份勉励好友:身居要职需德才兼备。诗中的“才刃肯尝试,心源先自澄”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支持。接下来的诗句讲述了诗人对姜子谦丞的信心和期待。最后,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友人告别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深祝福。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姜子谦丞於潜》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袁燮在送别友人姜子谦赴任於潜县丞时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公元1167年至1204年之间,这是袁燮人生中最主要的创作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宋金战争、南宋内部矛盾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这些都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严重。金兵南侵,使得中原地区生灵涂炭,百姓生活困苦。袁燮作为一个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文人,他对这种现象深感忧虑。同时,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使得政局动荡不安。在这种环境下,袁燮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创作来传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送姜子谦丞於潜》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他希望姜子谦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忧虑。这种情感深深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文人情怀和历史使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