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
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
钗斜穿彩燕,罗薄翦春虫。
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
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媚阳光透过窗帘,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打开箱子满是红色的鲜花。
精心制作的发饰,就像那蝴蝶和蜜蜂飞舞在花丛中。
技艺精湛的金匠精雕细琢,冰冷的季节也无法阻挡那股温暖的风。
这些精美的首饰将在哪里熠熠生辉,那些满头青丝如绿草般繁茂。
去完善
释义
1. 暖日:温暖的太阳。
2. 傍帘:靠近窗帘。
3. 晓:天刚亮的时候。
4. 浓春:浓郁的春天气息。
5. 开箧:打开箱子或匣子。
6. 红:红色的物品,这里可能指的是春天的花朵或者饰品。
7. 钗:一种古代女性头饰,由金属制成,形状像叉子。
8. 穿彩燕:彩燕是一种刺绣的燕子图案,这里的“穿”字表示将钗穿过这个图案。
9. 罗薄:轻薄的丝织品。
10. 翦春虫:剪出春天的昆虫图案。
11. 金刀:金属制作的剪刀。
12. 寒侵:寒冷的侵袭。
13. 玉指风:形容手指纤细优雅,这里可能暗示在寒冷的天气中做手工导致的冰冷感觉。
14.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15. 戴:佩戴,这里可能是指将彩燕和春虫的刺绣成品佩戴在头上或身上。
16. 山鬓:形容发型如山的发髻。
17. 绿成藂:绿油油的头发聚在一起。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美丽,通过对春光中色彩的细致观察和巧妙运用,传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暖日傍帘晓”一句描述了春日阳光的温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而“浓春开箧红”则通过红色这一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了春天的浓郁气息。接下来,“钗斜穿彩燕,罗薄翦春虫”两句中,“彩燕”和“春虫”都是春天的象征,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这些形象的细节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景致之中。
接下来的“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两句,诗人以巧妙的比喻表达了春天里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金刀力”代表勤劳,而“玉指风”则是人们在春寒料峭中的坚韧。这两句诗充分展示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藂”两句则是对春天美景的总结,诗人以“娉婷”一词来形容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春天是生命力和希望的象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诗歌还强调了人们的勤劳精神和坚定信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春日》是唐朝诗人李远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鼎盛,但同时也开始走向衰落。诗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丰富的人生际遇,如担任官职、游历四方等,这些都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创作《立春日》时,李远正值中年,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深刻的感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担忧。这首诗是诗人以立春日为题材,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个时代,唐朝社会风气开放,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许多文人墨客以诗歌抒发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李远作为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立春日》这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后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