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院
不用问汤休,何人免白头。百年如过鸟,万事尽浮沤。
别绪长牵梦,情由乱种愁。却嫌风景丽,窗外碧云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可以根据您提供的古文内容为您创作相应的现代白话文翻译:
无需询问汤休,谁能免于白头的命运?百年人生就像飞过的鸟儿,万事都像水上的泡沫一样短暂。
离别的情绪常常萦绕在梦中,情感的种子总是催生着忧愁。却让人烦恼的是美丽的风景,窗外的碧云秋天景色。
去完善
释义
《题僧院》是唐代诗人李远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注释:
1. 汤休:指的是东晋高僧支遁,字汤休。这里以他代指僧人。
2. 白头:指头发变白,表示年老。
3. 过鸟:飞过的鸟。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4. 浮沤:水面上的泡沫,比喻短暂易逝的事物。
5. 别绪:离别时的思绪。
6. 牵梦:牵动梦境。
7. 情由:情感的原因。
8. 乱种愁:因纷乱的情感而产生忧愁。
9. 却嫌:反而嫌弃。
10. 碧云秋:形容秋天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不用问汤休,何人免白头”开篇,暗示了世间一切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命运。接下来用“百年如过鸟,万事尽浮沤”比喻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慨。随后两句“别绪长牵梦,情由乱种愁”,描绘了离别的惆怅和情感的纠葛给人们带来的无尽哀愁。诗人在最后一句“却嫌风景丽,窗外碧云秋”中表达出自己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仍然无法摆脱那份孤独与哀愁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人生哲理与复杂的人性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僧院》是唐代诗人李远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时期(8世纪末至9世纪初)。这个时期的唐朝已经由盛转衰,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佛教在当时仍然非常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游历寺庙、结交僧侣,寻求精神寄托。
李远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官场黑暗而选择辞官,此后开始游历四方,寄情山水。在这段时期,他结识了许多僧人,共同探讨佛学和诗歌创作,这也为他日后创作《题僧院》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诗中,李远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僧院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自己过往人生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他用“经声”和“钟声”等意象来表达对佛学的感悟,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困扰和挣扎。总的来说,《题僧院》是李远在特定历史时期和个人境遇下,对人生、宗教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探索和表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