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鹤
秋风吹却九皋禽,一片闲云万里心。
碧落有情应怅望,青天无路可追寻。
来时白雪翎犹短,去日丹砂顶渐深。
华表柱头留语后,不知消息到如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风轻轻拂过宁静的湖面,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远方的山巅上,白云悠悠,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那美丽的天际,曾是我们共同向往的地方,如今却已无法触及。回首过往,曾经的我们还是稚嫩的少年,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改变。然而,那份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留在了心间,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
去完善
释义
1. 九皋禽:指仙鹤。九皋,曲折的沼泽地,这里是借指养鹤的地方。
2. 碧落:天空。
3. 白雪翎:白色的羽毛。
4. 丹砂顶:红色的头顶,这里是形容鹤头颜色变深。
5. 华表柱: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前的石柱。
去完善
赏析
《失鹤》是唐代诗人李远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失鹤为题,通过对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知己的哀伤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秋风吹却九皋禽,一片闲云万里心”,诗人用秋风比喻时间流逝,借九皋禽表达自己对失鹤的思念之情。而“一片闲云万里心”则形容失鹤远离诗人,使得诗人心情惆怅,犹如一片闲云飘荡在万里无云的青天之上。
颔联“碧落有情应怅望,青天无路可追寻”,诗人以碧落和青天为喻,表现出失鹤的杳无踪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失去知己的无奈与悲痛。
颈联“来时白雪翎犹短,去日丹砂顶渐深”,描述了失鹤来时的情景,以及离去时羽毛颜色的变化。诗人通过观察失鹤的细微变化,表达对失鹤关爱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尾联“华表柱头留语后,不知消息到如今”,诗人提到失鹤在华表柱上留下的话语,表达了对失鹤下落的关切,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失鹤可能再也无缘相见的忧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失鹤》是唐朝诗人李远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文宗大和年间(827年-835年),当时李远在朝为官,任监察御史。李远(约769-834年)是唐代诗人,字求古,一作士休,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以仕进为意,举进士不第,曾任刺史。唐文宗大和年间,元稹、李德裕用事,尽逐裴度之党,远亦被逐出岭南。后入朝为刑部侍郎,改兵部侍郎,迁御史中丞。
在诗人的这段人生中,他在政治生涯上遭遇了坎坷,如被贬谪到岭南等地,又如在朝堂之上被排挤,这些都对他的心态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他与当时的著名文人如元稹、李德裕等有交往,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处于中唐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和政治斗争的激烈,这个时期的唐朝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这些现象对诗人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在这首《失鹤》中,李远通过描绘失去鹤的痛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笔触,展示了鹤的高洁品质和自己的理想追求。同时,通过对鹤失而复得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