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入蜀
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
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
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蜀地的游客原本就多愁善感,而你如今却像是在这里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旅行。远方青山之间隐藏着绿树,夕阳的余晖洒在驿站旁的楼阁上。杜魄,这个极富诗意和神秘感的名字,就如同那奔腾不息的巴江流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与感慨。
去完善
释义
1. 蜀:这里指四川,即古代的蜀国。
2. 本:原本,本来。
3. 碧藏云外树:形容树木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碧绿。
4. 红露:红色的花瓣上带有露珠。
5. 驿边楼:驿站边的楼阁。
6. 杜魄:指的是杜甫的魂魄。
7. 巴江:即嘉陵江,流经四川北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友人入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首联“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诗人以蜀客的身份,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蜀地山水秀丽,但同时也充满了离愁别绪。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欣赏到蜀地的美景,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关爱。
颔联“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诗人通过描写蜀地的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蜀地的绿树隐藏在白云之中,红色的露珠滴在驿站边的楼上,这些都是诗人为友人描绘的美丽景色,希望友人在蜀地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
颈联“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诗人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之情。诗人希望友人在蜀地能够像杜甫一样,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展现自己的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人入蜀》是唐朝诗人李远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唐代中晚期。
李远在唐宪宗、唐宣宗时期任职地方官,期间多次送别亲友入蜀,这首诗便是他抒发离愁别绪的代表作品之一。
此时正值晚唐政治腐败、边疆战乱之际,宦官专权,党争激烈,民不聊生。与此同时,巴蜀之地相对封闭,物产丰富,人文气息浓厚,常有士人隐逸于此,这也使得当时的蜀地成了许多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地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