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碧溪上人别
欲入凤城游,西溪别惠休。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
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明朝逢旧侣,唯拟上歌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要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游览,与在西溪的朋友道别。花儿的颜色随着花朵的凋谢而逐渐暗淡,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匆匆流逝。晚上的时候,我思绪万千,蝉儿的鸣叫声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来临。明天我将遇见旧时的好友,只想一起登上歌楼,共享欢乐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凤城:指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唐朝的国都。
2. 西溪:代指作者与朋友分别的地方。
3. 惠休:僧人的法号,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4. 色随花旋落:形容花儿凋谢,色彩逐渐消失的过程。
5. 年共水争流: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表示时间的流逝。
6. 客思:旅居在外的人的思绪。
7. 觉送秋:感觉到了秋天的到来。
8. 明朝:明天。
9. 唯拟:打算,想要。
10. 上歌楼:登上歌楼,意味着欢聚一堂,唱歌抒怀。
去完善
赏析
《与碧溪上人别》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告别碧溪上人的离别场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在诗中,“欲入凤城游,西溪别惠休”两句,以凤城(唐朝都城长安)和碧溪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的地点及送别的人。接下来的“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两句则通过写景,用花朵和水的形象比喻时间流逝,暗含人生无常、岁月不居的感慨。
而后,“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描述了诗人作为客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季节更替的景象,强化了时间的流转之感。最后两句,“明朝逢旧侣,唯拟上歌楼”,表示诗人在离别之后,期望有朝一日能够重遇友人,共同登楼唱酬,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抒发了离别的哀愁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碧溪上人别》是唐朝诗人李远创作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75年前后,正值唐朝末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这一时期,李远生活在江南地区,江南地区的繁荣与内地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这使得他对于离别的感受尤为深切,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创作这首《与碧溪上人别》时,李远正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他与朋友即将分离,这使他感慨万千。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的友谊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相互陪伴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如今却要各奔前程。这种离别之情在他的心中激起了深深的感慨,促使他创作出这首感人至深的离别诗。
这个时代,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然而,江南地区却因为相对稳定的局势和经济繁荣而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避难所。在这首诗中,李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他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