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净居寺新及第
秋池云下白莲香,池上吟仙寄竹房。闲颂国风文字古,
此境空门不曾有,从头好语与医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池塘边,白云飘过,白莲花清香四溢,诗人在竹林中的房子里吟诗。悠闲地歌颂古老的《国风》文字,这个宁静的世界,空灵而美好,仿佛从未有过。我愿用美好的话语与医王共享这美妙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秋池:秋天池塘里的水。
2. 白莲:白色的莲花。
3. 吟仙:指在净居寺的新及第士人。
4. 竹房:竹屋或书院。
5. 国风:《诗经》的一部分,共十五篇。这里可以理解为儒家经典。
6. 空门:佛教用语,常指佛教寺庙。
7. 从头:从开始。
8. 好语:优美的言辞。
9. 医王:指医术高明的医生,这里是赞美诗人的才学。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歌是描绘诗人寄身于净居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秋池云下白莲香”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秋日池塘边的美景,同时突出了白莲的香气。接下来的诗句“池上吟仙寄竹房”则写出了诗人在如此美景之中,借由竹林间的房屋抒发自己的情怀。随后诗句“闲颂国风文字古”意味着诗人认为国家风情的美好需要被颂扬,同时也传达出他对于古代文学的赞赏。而“此境空门不曾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美好的环境的赞美之情,他认为这是其他寺庙所无法比拟的。最后一句“从头好语与医王”则意味着诗人希望这种美好的意境能够传递给更多的领悟者,引导他们走向真正的觉悟之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贻净居寺新及第》这首诗是晚唐诗人谭用之在公元907年左右创作的。当时正值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举制度成为了士人阶层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
谭用之在这首诗中,以净居寺为新及第者的象征,表达了他们对新及第者的祝福和期望。在这个时期,谭用之本人也在努力追求功名,希望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由于晚唐时期的政局混乱,科举考试的不公,使得许多有才华的士人难以如愿以偿。
在创作这首诗时,谭用之可能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感受到时代的沉重压力。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反而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