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江上一二友生
国风千载务重华,须逐浮云背若耶。无地可归堪种玉,
他日成都却回首,东山看取谢鲲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国风千年追求华丽,必须追求浮云背后的真理。无处可归,可以尝试种植美玉。
有一天,在成都回首往事,从东山看到谢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别江上:指离别长江边的朋友。
2. 一二友生:泛指几位朋友。
3. 国风千载务重华:这里的“重华”指的是虞舜的美称,因为舜的名字叫做姚重华。这里引用他的名字,意味着推崇舜的德政,希望国家能出现像舜那样贤明的君主。
4. 须逐浮云背若耶:这句表示诗人要离开故乡去寻求理想,“若耶”是若耶溪,在浙江绍兴,传说古代越国的美女西施曾在这里洗纱,这里借指诗人的家乡。
5. 无地可归堪种玉:这句表示诗人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不知道将来在哪里落脚。“种玉”比喻努力得到回报。
6. 他日成都却回首:这句表示诗人期望在未来功成名就时,回望过去的自己。“成都”代指理想的归宿。
7. 东山看取谢鲲家:这句中“东山”位于江苏南京附近,是谢安隐居的地方,他经常游赏东山。谢鲲是谢安的父亲,这里以谢鲲的家代指东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国风千载务重华”意指千年以来,人们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诗人借此表达对友情的重视。接着,“须逐浮云背若耶”则暗示着尽管世事如浮云般变幻无常,但友谊的珍贵仍在心中。次句“无地可归堪种玉”寓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留下美好的回忆。接下来的“他日成都却回首,东山看取谢鲲家”则表明了诗人期望未来还能与友人相聚,共赏美景的期待之情。整首诗表达出深厚的友情和美好愿望,展现了诗人豪爽乐观的性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江上一二友生》是唐朝诗人谭用之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9世纪,具体年份不详。在这段时间里,谭用之在京城长安担任小官职,后因遭人陷害而被贬谪到外地。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衰落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感慨,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谭用之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主要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首诗中,他以江上送别友生的情景为引子,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