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孟进士
依旧池边草色芳,故人何处忆山阳。
书回科斗江帆暮,曲罢驺虞海树苍。
吟望晓烟思桂渚,醉依残月梦余杭。
别来南国知谁在,空对襜褕一断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边的绿草依然芬芳如故,朋友你在哪里,是否也回忆起我们曾经共游的山阳?
书信回到科斗江边,夜幕降临,江面上帆影点点;曲终时,海边的树木显得一片苍翠,仿佛在聆听着那首驺虞之歌。
清晨,我在吟咏中眺望着烟雾弥漫的晓霞,思念着那片长满桂树的沙洲;夜晚,我沉醉在那如钩的残月下,梦见自己又回到了余杭。
离别以来,南国的故人不知身在何处,我只能对着那飘动的襜褕默默断肠。
去完善
释义
1. 依旧:依然如故。
2. 池边:指诗人在此地怀念友人的地方。
3. 草色芳:春天草木发荣的景象。
4. 山阳:此处代指诗人的故乡或友人所在的地方。
5. 书回科斗:指朋友间书信往来。科斗,字体的一种。
6. 江帆:江河上的船帆,这里指代友人的归舟。
7. 曲罢:音乐演奏完毕。
8. 驺虞:传说中的仁兽,象征仁者。
9. 海树苍:大海边的树木一片苍翠。
10. 吟望:一边吟咏一边眺望。
11. 晓烟:清晨的烟雾。
12. 桂渚:桂花飘香的小洲。
13. 残月:即将消失的月亮。
14. 醉依:醉酒后依靠着。
15. 余杭:古县名,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这里是诗人思念故地的地方。
16. 南国:南方地区。
17. 知谁:知道是谁。
18. 空对:面对虚空。
19. 襜褕:古代一种短衣,亦泛指便服。
20. 一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怀念之情和离别之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池塘、芳草、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诗词歌赋的引用,表达了与友人别离后的深深思念。诗歌中弥漫着浓厚的诗人和故乡情结,字里行间流露出怅然若失的情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孟进士》是唐代诗人谭用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时间: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即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
作者相关人生际遇:谭用之是一位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在那个特殊时期,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常常感到怀才不遇。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这也使得他对仕宦生涯产生了失望。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创作中,以此表达对故友、故乡的思念之情。
时代背景知识:唐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随后,五代十国相继兴起,这一时期政治混乱,战争频发,民生疾苦。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的追求,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传承文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