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用前韵和林守

标题包含
再用前韵和林守
清咏重重画戟边,芳题短短竹篱前。 政如美稷西河日,诗到黄初正始年。 滕国已歌慈父爱,韩门更感使君贤。 铜鱼好句关风教,巴岭赓酬只浪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林亦之"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没有足够的公开资料。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
去完善

译文
在华丽如画戟的景致中,我们咏叹古文的韵味;简短的诗句则在竹篱前诉说着传奇故事。此诗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来到了美稷和西河的荣耀时期,以及黄初与正始的年代。这段岁月见证了滕国的感恩之情,也感受到了韩门的使君之贤。这些诗句如铜鱼一般具有深刻的寓意,引导着风教的方向;而巴岭之间的唱和,不过只是流传在世间的美丽传说。
去完善
释义
1. 画戟:古代宫殿、庙宇等建筑的装饰性兵器。这里指皇宫或官署。 2. 美稷:汉代皇宫中一处名胜。 3. 西河:西汉时期的官职名称,指首都长安附近的地区。 4. 黄初:东汉末年曹操建立的魏国的年号。 5. 正始:魏晋时期曹魏的年号。 6. 滕国已歌慈父爱:滕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小国家,这里用滕国来比喻赞美父爱的主题。 7. 韩门: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国门,这里用来形容贤明的君主。 8. 铜鱼:古代的铜质鱼形器物,用作官员的信物。 9. 关风教:指有关教育和道德风尚的内容。 10. 巴岭:位于四川和陕西交界处的山脉,这里是作者与友人唱和之地。 11. 赓酬:写诗互相赠答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以及创作诗歌的地点。通过“重重画戟”和“短短竹篱”的形象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时,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他提到“美稷西河日”和“黄初正始年”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代表了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兴起和黄初、正始时期的文人风貌。这两个时期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诗人以此来形容自己创作的心境。 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和人伦关系的珍视。他以“滕国已歌慈父爱”和“韩门更感使君贤”两句表达了对父母的尊敬和对领导者的敬仰之情。这样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期许和对友谊的赞美。他用“铜鱼好句关风教”来表明自己的诗句具有教育意义,可以启迪人心。而“巴岭赓酬只浪传”则是对朋友间相互唱和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再用前韵和林守》是宋代诗人林亦之的作品。林亦之,字学可,号无为子,晚年又号水南,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卒于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他曾是“永嘉四灵”之一,是南宋中叶的一位著名诗人。 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林亦之生活的南宋时期。此时的南宋正处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的交织中,国势衰微。政治上,官僚腐败严重,政治斗争激烈;军事上,北方金兵虎视眈眈,威胁着南宋的安全。文化上,科举考试中的形式主义之风盛行,文人墨客们纷纷寻求突破和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林亦之作为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其诗歌创作深受时代的影响,表现出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 林亦之的个人经历也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早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后来中举人,步入仕途。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多次被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更加深沉的内涵。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总的来说,《再用前韵和林守》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由林亦之这个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创作的。它既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