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子方秘书赴广东提举
乘轺岭外丈人回,奉使天南学士来。
万里家声蛮子洞,一门旌节越王台。
驿辞濑口初逢菊,界入潮州定折梅。
莫怪襄阳负韩约,芸香又好赐环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乘坐轻便马车从遥远的南方回到朝廷,派遣使者来自天南海角。
他的家族在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立下赫赫声名,一门之中有如越王台的荣耀。
在濑口驿站告别时初遇菊花,来到潮州边界定要折下梅花。
请不要责怪襄阳辜负了韩约,因为香草已经准备好了让贤者回归。
去完善
释义
1. 轺: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
2. 丈人:尊称老年男子,此处指的是北宋时期名臣吕大防,曾任广州知州。
3. 天南: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4. 家声:家世名声。
5. 蛮子洞: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6. 一门:全家。
7. 旌节:古代的官职名称。
8. 越王台:位于广州市越秀山上,是西汉南越王赵佗修建的。
9. 驿辞:离开驿站。
10. 濑口:指珠江口的斗门。
11. 菊:菊花,古人有重阳节赏菊的习俗。
12. 界入:进入。
13. 潮州:广东省的一个城市。
14. 折梅:折取梅花。
15. 莫怪襄阳负韩约:这句话引用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据《旧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因病没有参加考试,后来生病了,曾写诗安慰自己说:“襄阳耆旧罢,未见郎君还。”此处借以表达对友人关切的情感。
16. 芸香:一种香草,古代用以藏书辟蠹。
17. 好赐环催:用汉代张骞的故事比喻朋友之间的关心和思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友人林子方赴任广东提举的场景和情感。首联写林子方作为官员出使南方的情景,表现出他的才华与使命。颔联通过描写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表现林子方的家族声誉和威望。颈联以景语为主,描述了林子方在旅途中所见到的美好景色。尾联则以历史典故表达诗人的期望,祝愿林子方早日完成使命返回故乡。整首诗通过对林子方上任途中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重与支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林子方秘书赴广东提举》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所作。林亦之生卒年不详,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宋高宗和孝宗年间(公元1127-1189年)。据史书记载,他在这一时期曾任吏部员外郎、尚书司封郎中等职。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孝宗时期,即公元1163年至118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由于南宋政权与金朝的战争以及内部的纷争,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为了应对这些危机,南宋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整顿官僚机构、加强地方管理等方面。
在诗中,林亦之表达了送别友人林子方前往广东担任提举的深切感慨。提举一职在当时主要负责地方的财政、监察等工作,因此林子方的任命表明了南宋政府试图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然而,林亦之也意识到这个时期国家面临的困境,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