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谟挽词
幽情千木外,巧思百花前。
好事如吾子,伤心叹蚤年。
桃蹊亲意悦,薤曲里人怜。
半夜悲笳起,凉天野月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浓郁的情感似乎存在于遥远的林木间,巧妙的构思则出现在繁花之前。
那些美好的事物就像我所期望的那样,但让人伤感的是早年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桃花小径上的亲情让我愉悦,而薤菜丛中的乡邻也让人心生怜悯。
到了深夜时分,悲凉的胡笳声响起,那冰凉的天宇和原野上空悬挂的明月更显得寂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幽情:隐微的情感或深远的情感。
2. 千木:泛指树林。
3. 巧思:精巧的构思;巧妙的想法。
4. 百花:各种花卉。
5. 好事:喜欢做善事的人。
6. 蚤年:早年间。蚤,通“早”。
7. 桃蹊:桃花盛开的小路。
8. 亲意悦:父母的喜悦心情。
9. 薤曲:泛指民间音乐。
10. 里人:同里之人,乡亲邻里。
11. 半夜:深夜。
12. 悲笳:悲伤的胡笳声。
13. 凉天:凉爽的天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悼念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思考。首联以“千木外”的幽情和“百花前”的巧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心情及思想境界;颔联则表达出诗人对逝者过早离世的悲痛,以及对其才华与人品的赞美;颈联通过描述逝者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出他的亲情、友情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尾联则以悲笳之声和冷月之景营造出浓厚的悲伤氛围,深化了诗人的哀悼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将思念之情寄托于生动的景物之中,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诗词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林伯谟挽词》是南宋诗人林亦之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金国和南宋之间战事频繁,双方边境纷争不断。而南宋国内政治腐败,百姓疾苦,经济衰退,民生凋敝。
林亦之,字彦冲,号霁山,浙江温州平阳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疾苦。他的诗词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一年,林亦之的好友林伯谟去世,林亦之为悼念挚友写下了这首《林伯谟挽词》。诗中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之苦的关注。这首诗体现了林亦之作为一名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也是他对好友一生功绩的高度评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