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孺人曹氏挽词
寒原何处哭,下马欲销魂。
白日数行泪,黄柑十里村。
传家犹墨绶,聘妇尽朱门。
似此何多恨,空沤不要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平原上,我在哪里哭泣呢?
下马想要释放悲痛的情绪。
在阳光下流着数行的眼泪,
黄色的柑子生长在十里外的村庄里。
家族仍然拥有黑色的绶带(官职的象征),
聘娶的妻子都是豪门望族的女子。
像这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如同泡沫般的短暂事物,不必去深究。
去完善
释义
1. 古龙孺人:指古代官员的妻子。孺人是官员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2. 曹氏:这里是指诗人的妻子。
3. 寒原:寒冷的平原,这里是墓地所在的郊外。
4. 下马:古人吊唁时,到达墓地后要下马以示敬意。
5.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的样子。
6. 白日:指大白天,表示诗人伤心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7. 黄柑:黄色的柑橘,比喻明媚的春天。
8. 十里村:指诗人妻子故乡附近的村庄。
9. 传家:指家族的传统,这里指诗人妻子家族的声誉。
10. 墨绶:黑色丝带,是古代低级官员的佩带,这里指诗人妻子的家族地位并不显赫。
11. 聘妇:指被聘娶的妻子,这里指诗人自己。
12. 朱门:红色的大门,代指富贵人家。
13. 何多恨:表达诗人对妻子去世的悲痛之情。
14. 空沤:水泡,比喻短暂的事物,这里指生命的消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诗人林亦之用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表达对故去的孺人曹氏的哀思之情。全诗分为五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
首联“寒原何处哭,下马欲销魂”是写诗人看到哀悼的现场,环境凄冷,他下马驻足,心情沉痛。这两句诗既是描述现场氛围,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哀痛。
颔联“白日数行泪,黄柑十里村”形象地描绘出哀悼队伍的情景。白天时行人络绎不绝前来吊唁,哭泣声不断;十里外的村庄百姓均身着黄色的孝服,深切悼念逝者。通过这一联,我们看到诗人用笔雄浑,情景交融,表达了人们的悲痛之情。
颈联“传家犹墨绶,聘妇尽朱门”则讲述了曹氏夫人的生平事迹。她出身书香世家,嫁入名门望族,贤良淑德,使得家族繁盛。这一联既是对逝者的赞美,又表现出诗人对已逝美好的深深惋惜。
尾联“似此何多恨,空沤不要论”是全诗的点题之笔。诗人认为如此美好的人生却过早离世,实在令人悲愤痛心,就像水中气泡瞬间消逝一样无法挽留。这种情感上的巨大落差让诗人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本句蕴含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龙孺人曹氏挽词》是南宋诗人林亦之在淳熙十四年(1187年)为悼念其友人的妻子曹氏所作的悼亡诗。在这个时期,林亦之在官场失意,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因此,他对民间疾苦和百姓生活有深刻的了解,这也使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民生疾苦。然而,士大夫阶层却在享乐声中沉溺于浮华世界,缺乏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而林亦之作为一名官员,始终关注着百姓的苦难,并在自己的诗歌中反映出来。这首《古龙孺人曹氏挽词》就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在这首诗中,林亦之通过对曹氏的悼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他通过描绘曹氏生前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事迹,以及她去世后家庭破碎、亲人哀痛的情景,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生活艰辛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