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杂咏
特立群峰表,危然势不倾。
禅心清似洗,坐看月华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山峰独立、稳固挺拔的景象,以及诗人静观明月,心如止水的禅意心境。
译文:这些山峰独立存在,屹立不倒,显得分外独特。它们稳稳地屹立在地面上,丝毫没有倾斜的危险。我在这里静坐,禅意清净如水,静静地欣赏着明亮的月光。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释鉴,字不见于史传,可能是宋代的一位僧人。
1. "特立群峰表":这句诗是说雪窦山在众多山峰中显得尤为突出。"特立"表示单独、特殊;"群峰表"指众多山峰的外表或最显著的位置。
2. "危然势不倾":这句诗写雪窦山的姿态稳立不倒。"危然"表示高峻险要的样子;"势不倾"形容其挺拔稳固的态势。
3. "禅心清似洗":这句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心境。"禅心"指的是平静安详的内心世界,是诗人通过禅修达到的状态;"清似洗"将这种心境比喻为清洁的水流冲刷过后的状态,寓意着心灵的洁净无暇。
4. "坐看月华明":这句诗描述诗人在山中赏月的美景。"坐看"表示悠闲地观赏;"月华明"表示月光明亮,突出了月光的亮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窦山寺的景色与僧人的禅意生活。首句“特立群峰表”写雪窦山独立于群山之间,其地位突出,表现出雪窦山的高耸与雄伟;次句“危然势不倾”则表达了雪窦山虽然高耸但依然屹立不倒的姿态。这两句诗充分展现了雪窦山的壮丽景色。
接着的“禅心清似洗”和“坐看月华明”两句则是诗人借景抒情的体现。诗人以纯净如洗的禅心来比喻山寺中僧侣们平静、超脱的心境,并以此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的修行与生活状态。而通过“坐看月华明”一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月光之下僧人静观内心世界的平静,充分展示了诗人在佛门净地的感受以及对禅宗精神的独特体验。
整首诗以其独具匠心的意境营造和对佛教思想艺术的表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窦杂咏》是明代诗人释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雪窦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方面,《雪窦杂咏》大约创作于明朝中期,此时中国文人墨客对于山水景色的欣赏和隐逸思想的追求达到了高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释鉴通过对雪窦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人生际遇方面,释鉴在明朝时期是一位著名的僧人,他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古刹,并在各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作为一位僧人,释鉴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信仰,保持着对佛法的理解和热爱。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创作《雪窦杂咏》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自然景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从而创作出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篇。
在时代背景方面,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禅宗佛教的发展,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内心的修养和人生的价值。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释鉴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通过《雪窦杂咏》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文人墨客的共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