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听泉亭

标题包含
听泉亭
寒泉潄石齿,淅沥鸣瑶琴。 坐来毛骨清,分明太古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凉的泉水漱洗着岩石的牙齿,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就像在弹奏一把精美的瑶琴。坐下来聆听,感觉浑身清爽,仿佛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天籁之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漱石:泉水冲击石头。 2. 齿:指石头形状像牙齿。 3. 淅沥:象声词,形容声音细微连绵。 4. 瑶琴:美玉制成的琴,这里比喻泉水声如美妙的音乐。 5. 坐来:坐下来倾听。 6. 毛骨清:形容听了泉声后感到清爽凉快。 7. 太古音:远古时代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听泉亭》是一首描绘山亭赏泉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地描绘泉水漱石、淅沥如瑶琴之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声音之美。同时,诗人还运用“毛骨清”这一词语,表达了聆听山泉声音时内心的宁静与清爽之感。这种清静心境正象征着诗人在尘俗之外寻找的一片净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哲理内涵。总的来说,《听泉亭》是一首表现诗人善于观察和发现大自然美,同时寄寓人生哲理的优秀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泉亭》是唐代诗人释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聆听泉水潺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鉴正身处山林之间,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也反映了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人生态度。 在同一时期,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特别是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选择出家为僧,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内心的平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鉴作为一位佛门弟子,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